人本主義理論對聲樂教學的指導作用研究
作者:李永春
發布時間:2019-05-24 13:25: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聲樂教學改革也在不斷進行著,其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聲樂教學改革過程中,傳統聲樂教學的弊端開始凸顯出來,應用更加可行的、更加先進的理論對聲樂教學進行指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人本主義理論基于其良好的指導性,在聲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文嘗試從理論的角度切入,簡單分析人本主義理論對聲樂教學的指導作用,希望對相關的聲樂教學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人本主義理論 聲樂教學 指導作用
人本主義理論的概念和內涵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立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目前仍未能形成最終的定義,因為人們對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確切內涵及內部觀點仍存在很多不一致性,不同的人可能對人本主義理論有不同的理解。但從宏觀層面來看,人本主義心理學指的是以人為本對人的本性、經驗和價值進行研究的心理學。人本主義理論,即人本主義心理學范疇中的相關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也是人本主義理論得名的原因。人本主義理論的內涵在于強調從人的成長、人的發展、人的進步、人的價值等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從基于人的動態視角觀察世界。
人本主義理論對聲樂教學的指導作用分析
1.明確聲樂教學的目的
在人本主義理念下,聲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聲樂知識和專業聲樂技能,更是為了通過聲樂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個人潛力,使學生明白應當如何學習、如何進步,幫助學生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找準個人定位,實現人生目標。傳統的聲樂教學僅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而人本主義理論賦予了聲樂教學更高層次、更大維度的教學目標,使聲樂教學的價值得到擴充,不再將著力點單純地放在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上,開始從“人”的視角切入,實現對于學生個人成長的幫助。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入改革的當下,人本主義理論給予聲樂教學目標上的改變,是一種極好的進步。在明確聲樂教學基本目標的基礎上,人本主義理論讓聲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親和力,更加人性化,使其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有力踏板,讓學生在學習聲樂技能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2.優化聲樂教學的形式
傳統的聲樂教學形式主要是“一對一”教學和小組教學。隨著聲樂教學的發展,這兩種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愈發凸顯出來。在傳統的聲樂教學形式中,教學的重點往往落在學生聲樂技能訓練上,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聲樂技能只有很小的提升。從某種層面上說,傳統聲樂這種只重技能的教學形式,導致聲樂課的內涵和價值大大縮小,降低了聲樂課應有的效果。人本主義理論的出現,對聲樂教學的形式進行了有效優化。人本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聲樂教學課堂更加自由和隨意,但學生的聲樂潛力和藝術創造力得到了深層次的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欲望也大大增強。人本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聲樂教學形式,讓學生時刻處于聲樂藝術魅力的包圍之中,在聲樂藝術魅力的熏陶和感染下,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聲樂學習和聲樂創造中,實現了學生聲樂技能和藝術造詣的全面提升。
3.深化聲樂教學的內涵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果仍然將聲樂教學看成簡單的聲樂技能教學,此種教學理念必然是偏頗和狹隘的。任何一個科目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都應當承擔起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全面成才的責任。從這個層面來看,人本主義理念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聲樂教學的內涵,實現了教學內涵和教學效果的擴大化。遵循人本主義理論開展的聲樂教學,對學生進行的聲樂技能教學僅僅是一種工具,其更深層次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開發自身的藝術創造潛力,幫助學生掌握適合于自身的有效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優勢,實現個人的生存價值、社會價值。人本主義理論的運用,對于傳統聲樂教學來說,是一次革新,是一次拓展,人本主義理論帶來的“個人成長”的種子,將借助聲樂技能教學這一工具,幫助學生更全面、更健康的成長。
基于人本主義理論的聲樂教學開展策略
1.以學生為本,優化課堂教學環境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基于人本主義理論優化聲樂課堂教學環境,應當且必須滿足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最低層次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環境元素的良好擴充,增強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課堂硬件教學環境,根據學生的聲樂學習情況、教學的基本內容和目標等,在聲樂課堂上為學生配備硬件設施,包括課堂學習和訓練所需的聲樂樂器、課堂聽課所需的桌椅、較為安靜和具有安全感的教室等,在硬件教學環境滿足學生需求的情況下,學生的聲樂學習才能有效進行;另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舒適的狀態下進行聲樂學習,實現的方法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及良好的教學意境等,幫助學生在聲樂課堂學習中產生歸屬感,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當中得到鍛煉,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潛能,有效提升個人聲樂學習的效果。
2.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潛能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實現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個人的全面發展。在聲樂教學中,遵循人本主義理論,應當以引導為主,對學生的內在潛能進行有效激發。一方面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探索、自我領悟空間,讓學生在高度自主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聲樂學習當中,并在其中挖掘自身的潛能,發現自身的長處,利用自身的潛力,實現個人聲樂技能和藝術造詣的提升,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必須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引導,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分心、走神,此時教師不應當直接批評學生,而應當以巧妙的方式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聲樂學習當中,教師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將會使學生更加具有深入學習和探索的欲望,這對于學生聲樂潛能的挖掘和發揮是非常有利的。
3.以實踐為主,強化學生的自我提升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完全被淘汰,以實踐為主的教學理念占據了主流,這正是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體現。從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來看,聲樂教學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自主實踐為主,強化學生的實踐效果,推動學生通過實踐訓練深入掌握聲樂的精髓,有效拓展聲樂學習所得,實現個人聲樂學習綜合效果的提升。在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學生實踐的深度,倡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實踐,不僅要對課堂所學知識、技能進行訓練,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結合自身對聲樂的理解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和更全面地掌握聲樂的技能和表達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聲樂風格;另一方面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對學生的實踐進行鼓勵和誘導,例如可以為聲樂技能得到大家公認的學生舉辦個人音樂會,讓學生在欣賞聲樂的同時感受聲樂實踐的魅力,產生自主實踐的動力,又例如可以將聲樂表演能力高、表演效果穩定的學生組成樂隊,以樂隊的形式進行表演或者參加學校的比賽,讓學生所學的聲樂技能在實踐中變成自身的內在聲樂素質,從而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結 語
在人本主義理論下,聲樂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于提升學生的聲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聲樂技能訓練這一工具,讓學生走入藝術的殿堂,感受藝術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藝術審美價值觀,并將藝術學習所得擴展到人生成長當中,實現藝術修養和人生價值的雙豐收。在人本主義理論下,聲樂教學的內涵被有效拓展,聲樂教學的形式被顯著優化,這和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不謀而合。因此,當前聲樂教學應當遵循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原則,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方向,以學生的個人價值的實現為教學目標,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鍛煉學生的聲樂技能,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全面、健康的發展,從而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翼:《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理論在大學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5。
[2]許芳芳:《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研究及運用》,《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年第3期,第141-142頁。
[3]牟華:《人本主義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藝術教育》2012年第8期,第64-65頁。
[4]譚紅星:《羅杰斯人本主義理論對聲樂教學的啟示》,《藝海》2009年第11期,第83-84頁。
[5]秦偉:《人本主義在聲樂教學方面的運用》,《藝術教育》2009年第12期,第40-41頁。
[6]何志武:《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其應用》,《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1期,第181-182、187頁。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