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經驗研究
作者:劉慧敏
發布時間:2019-05-24 13:22: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美術教育是幫助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重要方式,對提升學生生活品位和職業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日本美術教育起步較早,實踐教學經驗豐富,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啟發價值。基于此,本文在系統總結當代日本美術教育要求的基礎上,深入解讀了日本美術實踐教學的措施,總結其成功經驗及其對我國美術教育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日本美術教育 實踐教學 現實經驗
國內外教育家很早便意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在各類學校中開展了美育活動。日本現代化建設比較早,很早便開始探索美育理念與措施,先后經歷了“模仿西洋時代”的圖畫教育、“國粹保存時代”的圖畫教育、“《新定畫帖》時代”的圖畫教育、大正的自由畫教育理念與方法、戰時“國家主義”的圖畫教育理念與方法等,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育經驗。日本美術教育起步比我國早30多年,在美術實踐教學領域的諸多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的要求
目前,日本有很多學者在研究美術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極具借鑒價值的觀點和意見,其中“自由畫創作”和“培養實踐能力”是大多數學者共同的觀點,也是對日本高校美術實踐教學影響最大的理念。
“自由畫創作”理念的代表人物是山本頂,他倡導“自然創作”,注重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美術寫生、記憶、想象教育,將以往偏重于培養學生技術的“臨畫”教學改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臨物”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發現美、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增強學生“自由創作”的自信精神,使學生能夠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自由地挖掘和表現個體審美意識,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培養實踐能力”理念的代表人物是宏光信,他強調美術教育一定要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寫生、創作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個人美術綜合素養,使其掌握美術表現技能,這是一種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理念,當代日本美術教育建立起了系統化的內容,這也是日本美術教育界所廣泛倡導的:美術教育要培養學生豐富的精神人格,重視基礎教育和個性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文化與傳統等,這些都是日本美術實踐教學工作的核心依據。
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的措施
在先進教育理念和政策制度的指導下,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活動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法體系,表現出鮮明的規律性特征,這些規律性的實踐教學舉措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室式的分類實踐教學
眾所周知,“美術”是一個廣泛的門類,涉及繪畫、雕刻、木工、設計、工藝、建筑、尖端藝術表現等,而“繪畫”又進一步分為日本畫、版畫、油畫等類別,這就體現了廣大學生具有差異化的興趣取向。為了踐行“個性教學”思想,日本高校普遍采取工作室式的分類實踐教學模式,即按照美術門類設置一系列以實踐訓練為主的工作室,由教師引導學生擔任工作室管理者,學生自主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后,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工作室。工作室管理者會給學生安排一些實踐選題,準備實踐材料,由學生自主完成實踐工作,最終在學習結束之后,通過作品匯報、作品展覽等形式,檢驗學生的實踐訓練成果。這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實操能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并且將其融入個人思想意識和能力素質之中,提升個人品位、修養及創新能力。
2.將實踐作品融入實際生活
對于一般學生來說,參與美術學習活動并非是為了成為專業的“藝術家”,而是為了提高個人素養,更好地學習、生活、工作。因此,美術學習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當前,日本在美術教學活動方面十分善于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要求學生進行實用性的美術實踐訓練活動,解決生活中某方面的問題,創新生活中某方面的物品,諸如日本一所大學創設出“藝術醫療”門類,鼓勵學生探討如何讓病人更加舒服的床體、布局、燈光、音樂設計等,在學生完成美術實踐之后,學校也會使用學生實際的美術作品,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他們由此還可以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校美術實踐的積極性,從而打通了學生美術實踐學習的最后“一環節”,彰顯了美術實踐學習的價值。
3.將國際講評引入實踐教學工作
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工作除了注重校內教師、專家之外,還有校外的設計師、藝術家參與作品講評活動,部分高校還開展了國際講評活動。這些學校或是將優秀學生作品送到海外,由其他國家的教師、專家、設計師、藝術家進行講評,或是邀請國外人員來本校講評學生的美術實踐作品,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美術實踐學習的重視程度,潛在地激發了廣大教師和學生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使其能夠認真對待此項活動。這些國際講評活動能夠引入其他國家的美術教育理念、設計思想、發展經驗等,為學生輸入新的知識、經驗,指導學生更好地豐富個人美術理論知識,提高個人美術實踐能力,這本身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這種做法顯然比我國高校美術實踐教學單純由專業課教師指導、點評要正規、專業和富有教學價值,有利于提高美術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其實施的前提是學校要給予大力支持。
4.注重實踐與理論的并存實施
具備良好的理論修養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順利、高效開展美術實踐教學的基本前提。當前,日本美術教育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并非是忽略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而是從實踐與理論并舉的角度開展美術教育活動。首先,一部分高校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手機、iPad、電子書等自主進行理論學習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參考書籍和適時的指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漸發現個人興趣或實踐創新點,在工作室式、作坊式的環境中進一步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其次,一部分高校要求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實踐操作訓練,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提高個人綜合素養,提升設計水平。諸如日本東京大學的美術教學是在“工作室”中進行的,猶如工廠、作坊一樣,學生自己學習理論知識,自己設計完整的圖紙,隨后創作完整的作品。這種教學十分類似于德國“包豪斯”式的教學,將德國的教學方式引入日本作為普及性教學方式,充分彰顯了日本美術教育工作的先進性與前沿性。
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經驗總結
當前,日本美術教學的理論、實操方式均走在國際前列,其先進的教學經驗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我國高校美術理論與實踐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即教師單向傳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日本美術教育活動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生自主利用新媒體學習理論知識,自主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工作室,自主設計圖紙并付諸實踐等。這樣學生就成為整個理論與實踐學習過程的“主體”,既有利于迎合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為學生課外甚至是畢業后繼續參與美術學習奠定基礎。這是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最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注重學習的實用性
我國學者一直提倡“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任何教學活動,尤其是普泛化、非專業的教學活動都應以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為根本目標,充分發揮特定知識內容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過程中的實際價值。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仍然存在“有理論無實踐”“有學習無實用”的問題,很多課程內容還停留在淺層次、初步性的理論講解上,無法發揮知識的實用價值,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日本美術實踐教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專門的工作室、工作坊等實踐場所,要求學生“為營造完美的現實生活來設計”,幫助學生將設計作品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甚至邀請國際教師、專家、學者、藝術家對其作品進行講評和指導。將實踐能力培養置于首要地位,這種獨特的美術實踐教學方式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3.突破傳統課程限制
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具有強烈的“課程”思維,即率先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課程讓學生選擇,隨后圍繞課程設定目標、建構內容、選擇方法,所有工作都局限在特定的課程體系和課堂之中。而當代日本美術教育活動顯然已經打破了常規課程的限制,將美術所涉及的門類、知識視為一個整體,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且沒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方向為學生設置條條框框的知識界限,而是鼓勵學生以實踐、創新、應用為導向,綜合利用各門類、各領域知識進行理論學習、作品設計、實操訓練等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對各類美術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實踐作品質量。這也是日本美術實踐教學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呈送優秀作品的重要原因所在。
結 語
當代日本美術實踐教學采用了工作室式的分類實踐教學模式,注重將實踐作品融入實際生活,注重將國際講評引入實踐教學工作,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的實用性,這些是非常值得我國高校深入研究和學習的。但在此過程中,高校要立足我國國情、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對借鑒內容進行消化、處理,形成符合自身實際情況、富有實效性的美術實踐教學措施。
參考文獻:
[1]周春花:《美術教育的文化轉向》,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梁艷萍:《近代以來日本美術的大學教育研究》,《美與時代》2014年第5期。
[3]劉栓栓:《“自由畫”教育運動對我國當代美術教育的啟示》,《美術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