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課程的合理設置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并將其優化為系統化的教學結構又是教學合理化的一個重要參照。本文以西安美術學院當代手工藝課程教學為例,梳理西方現當代手工藝的流變脈絡,在利與弊的分析中提煉出了符合當代手工藝課程教學合理的課程結構。

[關鍵詞]西方手工藝 當代手工藝課程 合理性 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包豪斯

早在2005年,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原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就率先提出了當代手工藝的概念,旨在探索當代藝術介入傳統手工藝的途徑,十幾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其學科具有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課程設置合理,它是在總結中西方文化及經驗基礎上的當代手工藝教學探索。

西方手工藝歷史的變革

1.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19世紀末的“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手工藝文化反省和改造運動。精英階層的介入是其文化自覺的重要前提,以威廉·莫里斯為代表的一批英國知識分子有感于維多利亞時期手工藝品日漸粗制濫造的現實,對英國手工藝進行了深刻的理論總結并付諸實踐,試圖重新恢復文藝復興之前手工藝與藝術的文化聯姻,手工藝運動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這一變革在手工藝的歷史上之所以如此重要,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它挑戰了西方自文藝復興之后手工藝不斷被邊緣化的現狀。英國學者愛德華·露西·史密斯的著作《世界工藝史》是工藝學術領域一本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著作。書中系統闡述了手工藝伴隨文明的產生到現代主義出現這一時期的手工藝歷史,論著開篇就以文藝復興為節點,劃分了西方工藝史的三個主要階段:在文藝復興之前,所有的物品都是手工藝品,手工藝者既是設計者又是制造者。文藝復興之后,手工藝逐漸從藝術中分野出來,后者比前者更為優越,藝術漸漸進入了人類精神形而上領域的探索。如同中國傳統觀念中“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不器”等觀念一樣,文藝復興之后,手工藝逐漸被視為形而下的匠人技術而逐漸衰落。工業文明之后,手工藝再次被分野,被高產能的工業制品邊緣化。

在威廉·莫里斯、約翰·羅斯金和阿什比這些先驅者看來,19世紀末英國手工藝的衰落首先是因為一種道德倫理的缺失,工業革命的“效率至上”理念嚴重挫敗了基于信仰所支撐的手工藝傳統。他們主張回到歐洲中世紀,關注手工藝的道德和精神改造價值,那時,手工藝與藝術尚未分離,手工藝與藝術一樣,充滿了接近自然與宗教的神性創造。因而,對于中世紀傳統的復歸既是英國手工藝運動的變革動力,也是將其與工業文明對立起來導致一系列后期改革失敗的原因。

2.早期包豪斯的理想

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來自于1919年德國魏瑪的“公立包豪斯學校”,由魏瑪的撒克森大公藝術學院和撒克森大公藝術與工藝學校合并而成。它的首任校長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不僅是現代主義建筑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還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在其充滿理想主義、激情澎湃的《包豪斯宣言》中,他把手工藝視為藝術創作的必要手段,號召建筑師、雕刻家和畫家聯合起來,消除藝術與手工藝間的偏見和屏障,重新建立起新的聯盟和信仰,從而以美學和解來平息問題。

與后期包豪斯功能主義的理念不同,早期包豪斯的課程充分體現了格羅皮烏斯這種理想主義的信念,實行手工藝工作坊制,這些手工作坊涉獵家具、金工、劇場、紡織、制陶、印刷、廣告等領域,其中大部分與手工藝相關。課程教師由“形式導師”與“技術導師”共同指導,“形式導師”負責平面、立體、造型、色彩、材料的美學部分,“技術導師”則由熟悉不同媒介的技術人員負責。在格羅皮烏斯理想主義的熱情激勵下,吸引了當時諸如康定斯基、保羅·克利、約翰·伊頓、安德烈斯·費寧格、莫霍里·納吉、杰哈特·馬科斯、穆什、施萊莫、什萊耶、喬治·蒙克等諸多日后成為大師級的人物擔任“形式導師”,這種工作坊中雙向導師負責的教學方式,把藝術靈感建立在對材料屬性的深刻理解和技術支撐之上,第一次將手工藝系統化地納入現代教育體系之中。

3.西方工作室手工藝運動

手工藝的再次重要變革是上世紀50年代在歐美興起的“西方工作室手工藝運動”。早在20世紀40年代,英國陶藝家伯納德·里奇就提出“工作室陶藝”的概念,但真正使其成為一個影響力深遠的變革則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工作室手工藝運動。以彼得·沃克斯為代表的現代手工藝先驅者率先在美國發起了一場“奧蒂斯革命”的陶藝變革,之后迅速波及纖維、玻璃、木藝等手工藝領域。它積極吸收現代諸多先鋒藝術表現手法,強調創作主體創造力的最大發揮而不是身份的固有偏見,藝術本體的語言創造被自由運用于藝術創作中,是以手工藝為媒介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現代改造運動。

4.當代手工藝

當代手工藝是以手工藝為媒介的當代藝術探索。當代藝術不滿足于現代藝術“自指性”的形式探索,而關注以文化為特征的觀念文本。它始于1916年現代藝術的達達主義,達達主義中的“達達”一詞源于隨手翻開的一本法德詞典,“達達”是兒童游戲搖木馬發出的聲音,它表示一種無意義的非理性立場,以此來消解現代理性的負面影響。馬塞爾·杜尚——后現代之父,1917年展出了作品《泉》,這件利用現成品創作的藝術作品不僅成為觀念藝術的源頭,更是拉開了當代藝術的序幕。20世紀60年代的觀念藝術,把藝術從“能指”的不斷漂移中轉移到對意義“所指”的關注中,在觀念藝術的先驅約瑟夫·科蘇斯的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中,同時呈現了一把真實的椅子、圖像的椅子和字典中的椅子,盡管它們的“能指”各不相同,但都指向了“椅子”這一“所指”概念。自此以后,對于觀念的表達成為當代藝術的一個軸心原則。在當代藝術里,不同媒介不再具有以往的等級差別,藝術的表現手段也呈現雜糅的多樣化表述,因為對于當代藝術來說,重要的是表達的意義,無關乎特定的手法。當代藝術這一多元化的包容視角,打開了當代藝術的全球影響。

“當代手工藝”已經完全跳出了以往對于媒介與表現主體等級化的討論,轉而關注對觀念和意義的表達。手工藝中豐富多樣的媒介屬性,提供了一種更為自由探索藝術的表現手法。同時,正是因為這種平等的媒介觀,在當代藝術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呈現一種跨界的自由創作。因而,當代手工藝也開始作為前沿性的學術探索進入學院學科建設中。21世紀,國內越來越多的高等美術院校,如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都相繼設置了“當代手工藝學院”二級學院。2005年,西安美術學院在全國提出了“當代手工藝”的教學理念,十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果,這和學院對當代手工藝課程的設置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該課程的合理性是從對現當代手工藝歷史經驗總結出的。

基于歷史經驗的當代手工藝課程設置

1.西方現當代手工藝流變脈絡梳理與借鑒的可能性

縱觀西方現當代以來的手工藝變革,我們可以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始于19世紀末的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實際上面臨著兩種現實,一方面,市場充斥著維多利亞不加克制的復雜風格,另一方面,由于工業化一味追求導致大量產品設計與制作上的粗制濫造。對此,以莫里斯為代表的一批精英知識分子采取了一個重要的策略,即恢復到一種對于傳統的重新觀望和尊重。他們從西方以及東方的傳統自然風格中吸取經驗,采取一種形式上克制的裝飾風格,開啟了手工藝的現代之路。但是,這種對形式的控制尚沒有形成一種科學性和系統性的教育方式,直到包豪斯的建立,才將藝術的形式語言總結為合理的教學體系,如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形式課程,并且將這種教學的深化建立在工作坊的實踐基礎之上,“形式導師”與“技術導師”雙向教學的方式更是保持了藝術與技術之間的平衡。但是,盡管包豪斯的諸多教師均為現代藝術史上的大師級人物,但就教學體系而言,這種形式與材料的實踐目的并不是導向藝術創作的目的,而是晚期包豪斯所倡導的功能主義設計理念。將手工藝視為與其他藝術一樣的創造性活動直到“西方工作室手工藝運動”才真正開始,手工藝在這里是自由創作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目的,通過他們的努力,將手工藝帶入現代主義的本體語言探索階段。當代藝術更多的是繼承了后現代主義的諸多創作理念,在當代手工藝里,對形式的批判不是否定的,而是強調觀念主導之下的多形式探索。同時,在對傳統的態度上,當代藝術也非現代主義的對抗方式,而是主張尊重傳承,以隱喻等方式重新理解傳統的創造力。

2.當代手工藝課程教學的合理性設置

基于這些對歷史現實的分析來看西安美術學院當代手工藝課程,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從簡到繁、層次交錯的課程教學結構設置。在四年的學習中,一年級統一歸學校基礎教研部管理,主要是讓學生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礎。二年級進入系部學習,課程設置中參照了19世紀英國藝術手工藝與包豪斯的雙重經驗,第一學期的主要課程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傳統圖案臨摹與創作等。二年級下半學期將西方手工藝的工作室制引進教學,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目前主要有:公共藝術工作室、綜合材料工作室、現代實用工作室、陶藝與玻璃藝術工作室。同時,在二年級下半階段,還將一部分當代藝術的基本訓練融入課程教學設置中,主要課程包括:現代造型語言、觀念與材料等。三年級課程設置則是包豪斯+西方工作室手工藝運動+當代藝術,主要有漆畫與漆藝、木雕、金屬工藝、陶藝、裝置藝術、壁畫設計等理論兼實踐課程,也就是說,理論部分的課程不僅包括對各個課程理論的理解,還要有文本性的語言書寫能力,實踐部分則主要借鑒包豪斯的經驗,課程制作是在材料分工的實驗室內完成的。一般來說,由于高校專業課教師都兼具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經驗,因而,材料實踐課程中部分實驗室如同包豪斯的“技術導師”一樣,工作室配備有專門負責技術的教師,輔助上課教師完善技術工作。西方手工藝的經驗主要是借鑒各種先鋒藝術,將手工藝作為一種藝術自由表現的手段,但這里對先鋒藝術的界定不僅限于現代各個流派及多樣形式語言的大膽嘗試,還包括當代藝術觀念及形式的多樣混雜運用。如在裝置藝術課程中,學生既要了解當代藝術的理論知識,理解現成品的生成意義及觀念藝術的核心內容,還要合理運用恰當的現代形式語言來完成觀念的表達。從四年級開始,學生進入當代手工藝的畢業創作和論文寫作課程,畢業創作又分畢業創作方案設計、畢業創作草圖繪制、畢業創作制作、畢業創作展示設計四個部分,它實際上是雜糅了以往教學中的各個要素,要求學生在當代的觀念表達、形式語言的合理運用上達到一個恰當的平衡。同時,畢業論文也是學生從實踐到理論的文本總結。

參考文獻

[1]〔英〕愛德華·露西·史密斯:《世界工藝史:手工藝人在社會中的作用》,朱淳 譯,陳平 校,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2]于文杰:《英國十九世紀手工藝運動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杭間、靳埭強主編:《包豪斯道路》,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

[4]葛鵬仁:《西方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吉林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