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提升其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有效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高職院校肩負的一項重要使命。本文就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旨在構建繼續教育培訓質量保障體系,探究培訓模式新途徑,以期打造西部地區繼續教育與職業培訓知名品牌,助推高職院校進一步履行社會服務功能。

[關鍵詞]專業技術人員 培訓 質量

基金項目:2017年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7JYB12)。

引 言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既可以提升其專業素養,拓展其職業發展空間,也可為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明確:“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適應崗位需要和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專業水平。”高職院校是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不可或缺的主體,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培養的人才質量卻仍有待提高。系統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已成為高職院校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一項重要任務。

高職院校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優勢

1.以數量和區位優勢滿足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需求

專業技術人員是我國社會工作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規定》對其身份、技術、崗位并未進行明確說明。專業技術人員存在數量大、分布廣的特征,只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基礎,有志于進一步提升個人專業技術、增強專業能力、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工作者,均屬于專業技術人員范疇,均具有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權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依法成立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都可以向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培訓服務,而高職院校數量多,廣泛分布在各個城市,能夠有效地滿足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

2.以資源和人才優勢滿足專業技術人員的實用性需求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朝著“應用型”方向發展,為本地經濟發展輸送針對性強、實踐水平高的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擁有完善的硬件設施、軟件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實踐指導經驗與教育能力的師資人才,大大提升了人才培訓工作的實用性。這十分契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應當以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為導向,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按需施教、講求實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

3.以定位和發展特征實現多方利益體“共贏”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不僅有利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且對推進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有積極意義,可以實現多方利益體的“共贏”。高職院校以“應用型”為發展導向,為本地經濟發展輸送應用型人才,積極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一方面可以引入外部業界力量,為學生提供講座、座談、實踐指導的機會,輔助高職院校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與地方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才需求情況,以便輸送適宜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培訓形式單一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涉及實踐能力、理論知識、職業道德等諸多內容,不同職業背景的人員對于培訓內容也有差異化的需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采用多種培訓方式來適應多樣化的培訓需求。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明顯存在形式單一、一刀切的問題,即單純地以課程教學為主,而沒有開展生產實踐、實際訓練、項目帶動等,由此造成繼續教育培訓效果差,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2.培訓計劃散亂

《規定》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不少于90個學時,專業科目不少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可以是培訓班、研修班、進修班,也可以是遠程教育、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實踐活動等。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主體,每年會開展大量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然而經調查發現,這些培訓活動有模式化、隨意性的特征。同時,部分學校還疏于執行繼續教育培訓登記管理制度,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種類、內容、時間、考核結果等記錄不清晰、不完整。這顯然不利于提高培訓質量,無法激發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3.培訓考核寬松

嚴格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考核既可以準確發現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又可以促使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這是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目前,高職院校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考核十分寬松,主要表現在考核內容簡單、考核過程監管不嚴,部分教師甚至在考核之前便講授考核內容,存在“輸送答案”的嫌疑。同時,部分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繼續教育培訓效果的評估也不嚴格,使培訓工作流于形式,進一步弱化了高職院校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考核的重視。

高職院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體系建設

1.設置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培訓目標

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是進一步助推個人職業發展,而高水平的專業素質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應設置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繼續教育培訓目標,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素質,將鍛煉實踐能力作為選擇培訓方式、建構培訓內容、開展培訓考核的基本原則,增強整個培訓過程的實踐性,深化專業技術人員對于繼續教育培訓的認識,提高其學習質量和效率。

2.制訂規范化、個性化的培訓計劃

高質量的計劃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當前,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存在形式單一、過程散亂等問題,易使繼續教育培訓流于形式。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應制訂規范化和個性化的繼續教育培訓計劃。首先,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保證每學年不少于90個學時的教育時間,專業科目不少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二,綜合利用多種方式開展繼續教育培訓。這是高職院校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基本要求,也是促使繼續教育培訓規范化、提高培訓質量的基本保障。其次,高職院校應為每一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設置一個“數據庫”,詳細記錄其學習時間、內容、方式、效果等情況,將此作為下一次開展繼續教育的依據,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繼續學習的互補性與實效性,避免出現重復學習或者是內容不完整、能力素質不健全等問題。

3.通過多種渠道嚴格把關培訓考核環節

當前,高職院校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還存在“寬進寬出”的問題,使考核工作失去了其應有的把關價值,致使教師、學員對繼續教育培訓有所忽視。基于此,當前高職院校應采取多種渠道來嚴格把關繼續教育培訓考核環節。第一,嚴格培訓過程,避免部分教師提前開展考核教學,更應避免泄題現象。第二,要嚴格審查考核內容,以免考核過程流于形式。第三,要加強考核過程的監管,加強考場監督,避免出現抄襲甚至是代考的現象。第四,要嚴格評審學員考核結果,給學員一個公平、公正的成績,這也是準確把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方式。第五,高職院校應努力配合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效果評估,提供真實的繼續教育培訓資料和考核結果,一方面督促教師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另一方面也借此進一步修正、完善、變革繼續教育培訓計劃。

結 語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無論是對個人發展,還是對社會進步,都有積極意義。高職院校作為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重要機構,具有數量、區位、資源、人才等優勢,其定位和發展方向也與專業技術人員發展一致,從而決定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效率和質量。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已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但仍存在一系列質量問題,包括培訓形式單一、培訓計劃散亂、考核寬松等。因此,高職院校應設置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培訓目標,制訂規范化、個性化的培訓計劃,采用多種渠道嚴格把關考核環節,從而逐步規范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率,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霄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提高的探索與實踐》,《人力資源管理》2017年第9期。

[2]邢海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創新措施探究》,《中國市場》2017年第5期。

[3]劉豐收:《政府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的作用發揮》,《現代經濟信息》2017年第3期。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