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職“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中的應用
作者:劉 方
發布時間:2019-05-24 11:11: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客觀分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中的應用,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在有效教學和學習方面的局限性并對該課程進行了混合式教學設計,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J1722)。
引 言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招生數量也在逐年遞增。然而,在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學生質量卻不斷下降,原因在于:一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差,自覺性、自律性差,主動學習的意愿不強,導致其對學習產生松懈、厭學的情緒[1]。而“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又是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的平臺課,該課程的特點是理論及實踐性均強,內容抽象,難教難學,對于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門“老虎課”[2]。
當前“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機電類專業而言,當前高職院?!半姽せA與測量”課程在有效教學與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3-8]。
1.課程內容理論性強,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的內容涉及物理學、電學、高等數學等多個學科的多個知識面,相關知識的原理較抽象,對于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同時,現有教材的內容對于本門課程的新理念、新成果及應用實例的引入涉及較少,學生的視野、知識面得不到拓展,不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方法落后,手段單一,教學效果無法體現
目前,高職院?!半姽せA與測量”課程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對那些本來學習積極性就不高的單招生而言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使這些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充分體現。
3.教師思想存在偏見,不利于有效教學
多數教師對近幾年的高職學生存在很深的成見,片面認為“90后”“00后”都是不愛學習的,都是有問題的學生,所以,從心里不肯定他們,從而限制了本門課程的有效教學。
不可否認,高職生雖然有不少缺點,但他們也普遍存在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優點,尤其是學習信息技術和使用、接受移動網絡手段的程度較好。因此,在“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優點,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思路,轉變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征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校園網絡的無縫連接,覆蓋率高的無線WiFi以及各類APP應用軟件、手機客戶端的不斷涌現,學生擁有移動設備(電腦、手機、iPad等)的比例逐年提高,而年輕人對新技術的好奇心理也成為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有利條件,使混合式教學逐漸代替傳統教學成為可能。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形式,通過兩種教學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即將傳統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使二者的優勢互補,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能發揮教師引導者、啟發者、監督者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1.課前進行線上預習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把傳統的課堂講授通過線上的形式在課前傳送給學生,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帶著較好的基礎知識走進教室,從而充分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
“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可依托優慕課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教師提前在平臺上發布下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課程內容等,并通知學生通過線上相關資源(如多媒體課件、微視頻等)進行預習,以便學生能夠簡單明了地掌握下節課的重點信息。預習結束后,學生通過教師發布的“課前提問”等教學資源對自學內容進行評估,教師再根據評估結果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
2.課中進行線下講解答疑
通過線上預習能讓學生先掌握基本知識點,便于其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而在課堂上(即線下),為豐富授課內容,教師可以用自己錄制的視頻和一些課件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反饋的共性問題進行答疑。經過教師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之后,學生基本能在課堂上掌握重點知識。隨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在線測試”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課后進行線上復習并評估
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優慕課平臺的試題庫發布相關知識的配套練習,以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鞏固應掌握的內容。
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教師都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快速反饋學生的疑問,基于優慕課平臺開展的“在線測試”和“答疑討論”就是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些互動可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不但能讓學生學得明白,也能讓教師教得明白。同時,教師可以把測試和討論結果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依據,從而激勵學生去主動學習和探究。
“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成效
筆者在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電工基礎與測量”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分別對2017級電氣專業的40班和41班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40班采用傳統教學,41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最后對兩個班級的成績(班級平均分)進行了分析比較,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電氣41班的各項成績明顯要好于電氣40班,這說明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聽課興趣、實際動手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結 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授課與網絡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豐富了課程內容,改善了學習氛圍,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目前,雖然該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實現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彭移風:《高職院校生源危機與對策研究》,《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年第1期,第50-52頁。
[2]唐勇兵:《基于“以學生為中心”下高職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創新教育》2018年第16期,第231-232頁。
[3]趙新麗:《對高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能教學的幾點探討》,《現代職業教育》2016年第30期,第114頁。
[4]黎楊梅:《“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15卷第1期,第91-94頁。
[5]李鑫、陳盼:《高職英語口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讀與寫》2018年第15卷第10期,第18、47頁。
[6]魏晉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電子技術基礎〉混合教學模式研究》,《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35期,第258-260頁。
[7]李曉英、王曉蘭、曾賢強:《雨課堂對〈模擬電子技術〉混合式教學的啟示》,《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12期,第82-84頁。
[8]邢以群、魯柏祥、施杰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第122-128頁。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