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讓小學英語課堂更高效
作者:鄭步玲
發布時間:2019-05-21 09:21:0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現在,筆者提出一種新的方法,即任務驅動法:把教學目標與具體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在導入處設置任務
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在想方設法地設計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希望在剛上課時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筆者看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課堂任務是一種比較好的課堂導入方式。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的“At Chrismas”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直接開始講解本節課的內容,而是給他們設置一些任務:大家知道我國的春節是什么時候嗎?我們國家又是如何慶祝這個節日的?有哪些習俗?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有學生回答說:“每年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會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還會去親戚家拜年。”還有人說:“每年春節,大家也會一起吃團圓飯,十分溫馨。”在大家說完之后,我趁機補充說:“大家都知道我國春節的日期及習俗,在國外人們也會過圣誕節,就像中國慶祝春節一樣,那么大家知道國外友人是怎樣過圣誕節的嗎?他們又會在這一天做些什么呢?”就這樣,在文章的導入處設置任務,可以讓學生對這一節的內容更感興趣,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就達到了課堂導入的效果。因此,在課堂導入中設置學習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二、在知識講解中設置任務
在英語課堂中,知識講解是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這一環節學生的學習效率,對知識的接受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學生是否理解了整節知識內容。因此,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在這一環節設置學習任務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What's the matter”這一節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就穿插了一些任務,其中有一個交流任務是這樣的:讓學生兩兩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并且用本節課的題目句型進行問答,看看大家的口語表達運用能力如何。布置了這一任務后,大家的語用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兩兩成組,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在這樣相互交流的對話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對這一句型的運用,更加熟練地掌握它的用法。
三、在課后復習中設置任務
課后復習和課前學習、課中預習一樣重要,學生課堂學習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結束,相反,學生只有在課后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把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吃透,才能確保英語學習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課后的復習鞏固時,教師需要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高效地進行復習,這也是英語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很注重對學生課后復習鞏固時的指導,我不會讓他們死板地記憶單詞、做試卷,而是會結合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發展情況給他們布置一些任務。例如,在學習了現在進行時這一時態之后,我并沒有讓他們背這個時態的句式是怎樣的,而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每天寫幾句簡短的話,可以是每天干了什么事,遇到什么事情或者看到的有趣的事,因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沒有規定具體的格式、字數等。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后來我看學生寫的英語短文,會有一些相似的,像上學吃飯、回家等;也有很多不同的,每個人看到的趣事,一些小創意、小想法等。把英語知識和具體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把自己一天內想寫的事用英語記錄下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學會把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課后復習時給學生設置這樣的任務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發展情況靈活地運用這一方法,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