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教育是在批判灌輸教育理論基礎之上,以師生互動共享、合作愉悅為基點所形成的一種智慧型教學新思路。無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翻轉課堂,還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杜郎口教學模式、三環五步有效學習模式、三段式教學模式都立足于課堂,著眼于學生,關注傾聽的全過程,推崇學生成為批判篩選型傾聽者,這要求重構教師角色,讓師生、生生互動成為常態,在善于傾聽的前提下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讓老師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呢?

一、讓傾聽成為一種品質,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閉門造車預設教學對象、教學情境、教學過程,課堂上一成不變地將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地呈現給學生。教師管控課堂節奏,掌握課堂的發言權,而學生沉默不語,是課堂上完全的傾聽者。這種被教師操控的課堂教學模式嚴重扼殺了學生樂學、善學的求知欲望,禁錮了學生求真創新的能力。所以,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重構教師角色,引入傾聽。

課堂教學是師生關系存在的有機統一,學生快樂的學與教師無私的教是相互依存的,但最終歸于學生自主學習之后實現自我提升。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剝奪學生發言權,將學生禁錮在教師的權威之下,這從根本上顛倒了課堂教學主次。因此,學生必須掌握課堂的發言權,敞開心扉大膽地暢所欲言,而教師要真誠地聽其聲、觀其行。教師成為傾聽的主體,將傾聽內化為一種品質,減少對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操控,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讓傾聽成為一種習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課堂教學要拒斥簡單的重復,盲目的視聽,機械的按部就班,而是以教師倫理關懷為前提,師生互動關聯為基點,和諧平等為條件的追求智慧、增加智慧、提高自我綜合素養的過程。教師善于傾聽,學生樂于傾訴,師生之間的隔閡就會消除,這樣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How to protect our earth 習作練習時,我仔細傾聽學生的寫作思路,大部分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暢談環境破壞對人們生命健康和自然環境的危害,如White pollution、Smog、 Sand and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of land等。傾聽完學生交流后,我談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保護家園需要我們一起行動,列舉了幾項具體的措施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在傾聽實踐中,我用自己的眼神、手勢等傳遞互動信息,讓每位學生感受到尊重。我在傾聽中發現,有的學生離題萬里,但我仍然耐心傾聽完其表述,再予以糾正。只要學生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就足以證明師生之間的屏障開始消除,學生開始主動融入英語學習的過程,師生關系拉近了。

三、讓傾聽成為一種時尚,課堂上蕩漾生命的漣漪

真正的課堂應巧妙設置互動情境,讓不同學生處于情境中暢說想法,產生共鳴的回響,迸發共鳴的火花。為了讓傾聽成為教學常態,成為一種時尚,教師應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自身感染學生,用語言激勵學生,用愛心呵護學生。眾所周知,每節課都是在師生、生生多維互動中實現共進的,傾聽者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內化、能力的提升。教學中不能漠視鮮活生命的存在,更不能用自己的權威剝奪學生闡述觀點的權利。課堂只有呈現生命存在,才能不懈地去追求智慧,彰顯智慧。課堂是師生生命熠熠生輝的處所,是生命、生活故事演繹的舞臺。英語是一門基于社會互動交流的語言,具有表情達意、闡理明義的特點。教師必須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以表示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理解,讓學生將整個生命融入到課堂互動中,使課堂彌漫生命的氣息,蕩漾生命的漣漪。

傾聽教育實現了教師角色的重新建構,由講授者變為傾聽者,學生在傾訴中自我反思、自我鍛造、自我提升,實現對知識的批判性傳承,深邃的思想在自由表達中不斷涌現。傾聽教育既是一種超前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激活心智、彰顯個性、呵護心靈的教育方式,在傾聽過程中更能體現師生、生生生命的交融。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