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踐分析
作者:杜 娟
發布時間:2019-05-21 10:08: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將比較真實的教學情境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及時交流,共同探索英語學習的奧秘,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實現共同進步。現階段,PBL已經成為美國小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模式之一,在我國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1.PBL模式下注重新舊知識結合。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應該注重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有機整合。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內容的時候穿插一些之前講過的知識點,可以使新舊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系統性以及連續性。通過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發現新舊內容之間的聯系,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覺將以前的方法和策略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新知識的效率,還可以復習舊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除此之外,這種方法還會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蘇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講解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這一課的時候,不妨讓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給自己的筆友寫一封信,信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自己家鄉四季的特點以及自己在每個季節會進行的戶外活動,用到了Unit5 the Seasons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寫信之前肯定會溫習之前學過的內容,將自己之前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
2.PBL模式下借助網絡技術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一塊黑板以及若干支粉筆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現階段,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與便利條件。教師利用移動終端可以同時向很多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來選擇合適的資源進行學習。在當下的信息時代,小學英語教學已經和多媒體網絡教學密切地聯系到了一起。適當地利用互聯網教學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有用的課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如學習“Halloween”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萬圣節的信息,因為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對于中國的小朋友來說并不熟悉,而教師在課上普及相關知識又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因此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利用網絡了解萬圣節知識是一種有效而快捷的學習方式。利用互聯網,學生可以充分了解萬圣節的概況,提升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3.PBL模式下實現小組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PBL教學模式的重要理念之一,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應該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清楚自己在小組中需要承擔的責任。由于學生在學習中側重點不同,相互合作可以彌補個人的不足,從而提升所有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
在學習完“What’s your job?”這一單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劇表演,表演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各種職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內容的編排,可以利用網絡、課本以及圖書館等多種途徑來搜集資料。小組成員在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后要更深入了解這種職業的各種信息,進一步提升整個小組的表演效果。
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崇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念。利用PBL模式,教師可以將問題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展開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并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PBL模式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英語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小學英語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八灘鎮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