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作者:周竹玲
發布時間:2019-05-21 09:34: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語文人文精神培養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在各環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確保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初中語文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與分析,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并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才會主動參與到語文探究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一、構建語文情境,發散語文思維
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需要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學生全身心融入到語文情境中,有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課文《春》的教學中,教師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創設與文章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教師通過呈現與“春天”有關的圖片、視頻等,或者是讓學生觀看紀錄片,讓學生感受到了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場景。這樣,學生逐步走進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了對作者筆下春景的感受,理解與認知水平也提升了,在情感上與作者實現了共鳴,達到了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合理提問引導,形成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屬于理性的思維,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考慮問題,學生具備辯證思維,才能更好地分析與解決問題。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讓學生有更多辯證思考的機會,確保學生思維能力在辯證活動中不斷提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課文《在山的那邊》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適時提出辯證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理解作者母親所說的在山的那邊是海,或者詩人跨過山看到的還是山,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這個問題調動了學生對辯證的事實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逐步形成了辯證思維。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教師需要結合核心素養理念,在課堂上以問題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合生活經驗,培養實踐能力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講解比較簡單、枯燥,容易讓學生出現厭煩的心理,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堂授課任務以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能夠結合自身體驗產生獨特的經驗,在真實生活場景中學習語文知識,為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打牢了基礎。例如,在課文《中國石拱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橋,詳細描述其樣式、材質、年代和特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準確說出來。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調查自己家鄉的橋,并形成調查記錄。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不斷轉變課堂教學觀念,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分析與解決問題,達到輕松掌握語文知識的目的。教師要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放在課堂上。這樣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大荔縣洛濱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