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語讓課堂活了
作者:王 倩
發布時間:2019-05-20 14:54: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不知什么時候,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少了。接火車讀書總是那幾個朗讀能力較強的孩子,舉手回答的總是那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過去熱鬧的課堂如今有些安靜,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沉悶呆板。問題在哪呢?我在思考。
一天,我找幾個學生座談,想從他們身上找到答案。小雪說:老師,不是你一個人的課堂是這樣的,其他老師的也一樣。老師問的問題也不難,都懶得回答。小晴是個中等生,她說怕回答錯了同學們笑話。巖巖則告訴我,如果老是自己在課堂上發言,怕同學說愛表現。不回答不發言,認真聽老師的也能學會,既省事又能學好,時間長了也就適應這種學習過程了。
學生的話說出了課堂氣氛沉悶的原因,學生發言不積極不僅有習慣的問題,而且也有心理的因素。為此,我采取個別談話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認識課堂上表達觀點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即使暴露了缺陷,也有利于彌補,顯示了錯誤,也有利于改正。我盡可能從心理上解開他們的思想疙瘩,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重新燃起他們對問題探索的熱情。
學生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而老師呢,還是提出問題等待學生舉手回答嗎?這樣年復一年的重復,一節課一節課的上演,的確少了些鮮活,多了些僵化。我突發奇想,改“旗”易“幟”,編寫學生名字字謎,有猜有答,中彩者發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當我提出老師出謎語讓大家猜同學名字的時候,大家一起把注意力投向我,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他本姓弓長,左手一個太陽,右手一個月亮,晝也光亮,夜也光亮。”話音剛落,平時反應機敏的小東就說出了張明的名字,張明也因第一個中彩高興地站起來回答問題。眼前的學生一個個笑靨如花,洋溢著歡樂。學生注意力集中了,既希望自己猜謎,也希望老師的謎語里有自己。隨著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第二個學生的名字字謎出現了。“村前場后緊相連,一片碧海一片天,一片森林滿眼綠,他的名字在里邊。”“楊海林!”小雨笑著說。再看楊海林,滿面春風地站起來,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很明顯,課堂氣氛活了。
我把猜謎引到課堂學習的內容上來。在一次單元復習時,我說謎語讓學生猜課文主人公的名字,然后敘述主人公的故事。“小小少年本領大,游泳技術真不差,誘敵殲敵真勇敢,少年英雄人人夸。”學生聽后異口同聲地回答:“小英雄雨來。”“痛失父親無限悲,信寫安南顯大義,戰爭帶來家亡破,和平和平呼聲高。”學生一聽便知是雷利。這一單元的復習,全由猜謎語開始,學生學習得快樂,老師也引導得輕松。
說名字字謎、猜名字字謎,讓我與學生的感情近了,關系更融洽了。一次上課時,歡歡忽然對我說:“老師,我能請你猜嗎?”“可以。”“好,請聽好,猜到誰誰來回答問題。謎語是‘子舉木作秀,無一句來聽’。”聽了歡歡的字謎,我說出李旬的名字,李旬回答了問題。“歡歡,你編的謎語很好,怎樣想起來的呢?”“老師,聽你出謎語,我想,我為什么不能想一個呢。可真想了卻想不出來,我就問了爺爺,是他教我的。”聽了她的話,我心里高興極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嘗試讓學生有了編謎語的興趣,看來我收獲的不僅是課堂上的生動活潑,而且還有學生另一種興趣的開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順勢引導,指導學生由猜謎語演變為編寫謎語。讀到他們的作品,我內心不由涌起一股感動。為了激發他們創作的熱情,我特別選編了學生的謎語作品,辦了一期謎語專欄,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與猜謎的喜悅。請欣賞學生的創作,如“家有一元錢,逢人便說富得可以買飛船(打一修辭手法:夸張)”“大鐵瓶,墻上掛,穿著一件紅馬褂,沒事待上一輩子,有事將它倒著拿(打一消防器材:滅火器)”“小白娃,滑又圓,要它蹦,就打它(打一體育器材:乒乓球)”“一面旗幟前面掛,有它表現不會差,如果工作松懈了,班級別想得到它(打一獎品:循環紅旗)”等。快樂學習,學習快樂,名字字謎讓我的課堂活了。
作者單位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楊樓孜鎮張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