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是學生在既有的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延續,在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后,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統計觀念。在本課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不僅僅停留在指導學生在方格紙上進行簡單地描點、連線,學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更著眼于與數據“對話”,在感知數據、讀取數據、比較數據和預測數據等環節中,讓數據變得“鮮活”,讓數據融入到學生思維深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感知數據——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

在指導學生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一課時,教師有意識地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努力使得素材一方面能夠反映出真實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他們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對數據產生親切感和探究欲望,在調查研究、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激發出進一步挖掘數據信息的強烈沖動,從而為后繼數據的讀取、比較和預測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合學生實際,筆者為學生出示了近期學校趣味數學“數獨”選拔賽中兩位本班選手的成績,讓學生從這兩組數據中展開感知活動。這樣的引入,其數據就發生在學生身邊,且真實可靠,學生對于數據的產生和變動有切身體會,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興致勃勃,感受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他們的實踐意識與參與感得到了提升。

二、讀取數據——厘定統計的正確起點

在從所收集的數據中初步感知相關信息后,不要急于邁入整理數據階段。而應當在數據層面多駐留一會兒,給予學生更多數據的讀取機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將讀取數據分成了兩個環節,一個是利用兩個折線統計圖中的相關數據,展開對于兩組數據的讀取;另一個是通過讀取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數據信息,來幫助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體驗原有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之間的差別與聯系,使得他們的作圖起點牢固地建立在對于數據有效讀取的基礎上,讓后繼的教學事半功倍。

三、比較數據——挖掘統計的圖文信息

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和推理,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挖掘統計圖信息的過程中,要凸顯對于數據的對比分析,既讓學生在比較中了解單式、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克服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在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的數據比較中,深層次挖掘數據的隱藏信息,推動學生熟悉和掌握統計圖的結構特征。

筆者根據統計圖圖文結合的特點,從點、線段、折線三個方面組織學生進行數據比較,深挖信息。例如:在展開橫向比較時,引導學生分析線段的陡與平,認識兩者之間的不同代表意義;在縱向比較中,同一縱軸上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體現了兩組數據在同一階段的差距等。圍繞著圖形和數據,將顯性信息與隱含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對于數據的敏感度。

四、預測數據——感受統計的應用價值

根據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升降的分析,從而對折線的走向、兩個量之間的差距變化進行合理預測,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也使得他們感受到統計的應用價值,并能積極嘗試著將統計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基于數據分析的合理預測,并不是信馬由韁地瞎猜。在預測數據環節,教師要加強指導,進行適當干預和點撥,也可以在學生預測之后出示事件發展后真實的結果,供學生進行自我糾偏,繼而在對數據預測的不斷調整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如在本節課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根據數據的對比,掌握整條折線的變化趨勢,繼而預測參賽同學的后兩次成績,說一說你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再出示后兩次成績的真實情況,讓學生據此反思自己預測的合理性。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預測能力,幫助他們將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筆者引導學生根據預測結果,談一談對參賽同學的備賽過程有哪些建議。從而將原本冰冷、單一的數據變得“鮮活”起來。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思,筆者進一步意識到教學的核心指向與目標引領之間的辯證關系。統計的核心在于數據,只有牢牢把握住數據這一主旨展開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統計思維能力的提升,讓課堂進入到以簡馭繁的嶄新境界。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理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