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課程化淺析——以西安部分學校為例
作者:楊建謀
發布時間:2019-05-14 10:45: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西安市是全國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城市之一,目前西安市普通中小學1573所,學生人數大約100萬人左右,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參加研學旅行人數為70萬人次。西安作為全國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城市,2013年起開始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西安市的相關做法與經驗獲得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國試點城市推廣。2017年9月27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學生要在研學旅行中通過觀察、記錄和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自此,研學旅行成為全國中小學正式課外實踐課,并列入教育計劃內。
由于西安市區縣教育局、中小學及旅行社政策導向機制保障健全,組織管理完善,較好地突出了研學旅行的地域特色,多方助力,合理承擔費用,夯實責任,確保安全,以西安部分學校為例,研學旅行課程化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研學旅行“西安模式”。
西安高新一中灃東中學的學生在老師及輔導員的帶領下徒步城墻,通過徒步城墻、團隊拓展、參觀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形式,全方位、立體式、直觀性地認識西安城墻,開設了“從歷史看城墻之變”探究課程,感受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激發了學生了解西安城墻的興趣,展現了學生的青春活力,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強了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增進了學生熱愛西安、傳承文明、保護古跡的良好情感和品質。
高新第三中學的學生走進紅色之城——遵義,參觀遵義會議會址,開展了“重走紅軍長征路,緬懷革命先烈”紅色教育課程;走進天眼小鎮觀世界最大天眼、閱太空天文小鎮,開展了科學系列課程,學太空科普知識;研學輔導老師帶領學生結合教科書,探索宇宙的奧秘,研究太空的未來。
西安經新小學的學生走進崇文塔,在崇文塔景區感悟國學,開展了繪畫馬勺臉譜、舞腰鼓體驗非遺文化課程、國學文化體驗課程及茯茶文化課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研學旅行就是將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在旅行中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實踐環節必不可少。學生們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繪制馬勺臉譜,提筆感受書法藝術,在崇文塔廣場進行腰鼓體驗。從聽、看到動手實踐,學生在享受互動體驗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并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研學旅行活動的內容上,應當堅持“興趣性、知識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在興趣中掌握知識、遷移技能。研學旅行課程作為一種體驗教育課程模式,解決了學校教育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薄弱、學生主體性缺失問題;解決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與當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要不適應問題。目前,“課程化研學”已成為深受學生、家長歡迎的集主體教育、體驗教育和生活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教育課程模式,正朝著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方向發展。
在過去,我國的研學旅行沒有規范化、系統化、課程化。部委發布意見后,我們應該將研學旅行系統化、規范化,將它作為一項課程,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的教育途徑來深入研究。總體來講,就是我們如何更好地培養下一代。從小的方面來講這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一生,從大的方面來講這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國家的未來。
作者單位 陜西煜恒國際教育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