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理念已經在教育工作的各環節中無縫滲透,學校內課程管理、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圖書管理、校產管理等基本實現了網絡化電子管理。作為班主任也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積極探尋互聯網+理念下的工作新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的學生。

一、工作理念: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價值取向

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因此,無論是班風建設、班級活動的組織,還是日常育人細節的落實、系列化主題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指向。在實踐中,各學校非常流行的社團課程、實踐型活動類課程都是符合互聯網+時代的資源共享、互促共贏理念,非常契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

二、工作方式:智慧運用信息及互聯網技術

目前,小學的班主任已經能夠熟練運用qq群、微信群、微博、班級博客、校訊通等進行管理班級事務了。在實踐過程中,有兩點注意事項需要提醒:

(一)嚴密防控群內非班主任工作信息、負面信息的傳播。例如,因學生矛盾,家長在群內互相指責;有的家長散布消極言論,甚至個別家長在群內或者班級交流平臺上發布廣告等,這些都是班主任在建立交流群、平臺時應該考慮到的。一般情況下,班主任一定要做群主或者平臺管理員,家長、學生注冊時,后臺要設置實名注冊,平時要通過群公約等措施進行提醒和約束。班主任要及時巡查自己班級的各類交流平臺,讓班級交流、管理平臺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

(二)不能全部依賴平臺進行交流與班級事務管理。如許多班主任喜歡用qq群、微信群布置家庭作業,如果有的家長早出晚歸,就會影響孩子完成作業。特別要說明的是,不能以信息技術交流代替老師家訪、家長訪校。

三、班級組織:以“志愿服務”思想建構組織體系

傳統的班級組織是由班長、副班長、小組長以及學習委員、文體委員、勞動委員、紀律委員等組成。實質上這也是社會組織層級分工管理體系在學校的體現,加之受社會“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當班干部甚至都成了學生之間的所謂理想之一了,家長、熟人給班主任說情讓孩子當班干部,甚至網絡媒體曾經報道過一個班級里全是各種名目的班干部的事例。這既不利于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不符合合作共享、眾籌協作等互聯網+時代的互助管理理念。因之,以志愿者、志愿服務小組來代替傳統的班委會,更符合時代特征,也符合學生平等、互助成長的實際。

具體做法是根據班級實際設置各類平行服務崗位,可以命名為引導員 、志愿者,明確崗位服務職責,讓學生自主申報志愿服務崗位并做出基本承諾,然后自主管理班級事務。每周利用晨會、班隊會等時間,組織服務崗位體驗交流分享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做引導員是為大家服務,而不是當官”!這種做法可以取得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多重效果。

四、班風建設:構建符合童心的參與式助長體系

一線老師都能感受到身處互聯網+時代的小學生身上有更加鮮明的獨立、自由、平等意識。因此,道理灌輸、說教、紀律強制等傳統的班風建設方式,幾乎起不到應有效果了。不少班主任發出“今天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的長嘆。靜心思考,其實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小學生與工業化時代、信息時代的班主任之間的代溝所致。所以,依托信息及互聯網技術,積極研究當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堅持人性化理念,順心而為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經之路。

(一)構建自主激勵式評價體系

傳統的優秀學生、三好學生、星級學生評選都是指定名額,不符合學生成長實際。寶雞高新第一小學構建了助長激勵體系,大致為“小組榜樣——班級榜樣——年級榜樣——一小榜樣”成長榮譽體系,上一級榮譽由下一級榮譽的證書來換取,比如三個“小組榜樣”可以兌換成“班級榜樣”,以此類推。各班沒有“榜樣”數量限制,學生自己可根據“成長業績”自主申請。各學校也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實際,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星星——月亮——太陽”系列,“獎狀——獎章——獎徽”系列等。

總之,這種自主激勵式評價體系的構建要把傳統的教師主導的外控式評價轉變為學生自主控制的內生式評價,把被動服從式評價體系轉化為主動參與式評價。這樣一來,好學上進的班風就很容易形成了。

(二)參與體驗式制度建設策略

有些班主任制訂班級各類管理制度是自己的“一言堂”。這種帶有專制性質、居高臨下的制度理性分析起來沒有任何錯,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效果往往是大打折扣。這是因為班級制度的建立缺乏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只是被動服從而已。因此,基于互聯網人人平等參與的理念,所有的班規、公約、制度都要經過“小組討論——自主起草——修訂完善——全班表決——簽名認可”的基本程序。這樣一來,學生參與了整個班級制度的制訂過程,明白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規定,其討論制訂班規的過程是極好的自我教育過程,因而執行的自覺性就會大大增強,若再配合上前面講到的“志愿服務”班級組織形式,相信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全都能得到發揮。

五、成長展示:持續建設班級可視化“成長印記”載體

通過各種載體展示班級學生的成長變化,引發家長關注孩子成長的興奮點,能夠取得班主任工作的良性疊加效應。班級可視化“成長印記”載體,可以分為電子展示載體和實物展示載體。電子展示載體有錄像視頻、電子相冊、電子書等。實物展示載體靜態的有展板、專欄,動態的有演出、表演等,還可以綜合在一起組織展覽、展示活動。下面分享一下具體實施策略:

(一)精心引導學生,設計各類展板、專欄。一定要把班級的展板專欄當作是學生成長的展示平臺來對待,不能為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而簡單應付。因為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業、作品展出得到贊賞時,內心的自豪感會轉化為繼續成長、更上一層樓的成長能量,這種主動上進的信心與決心是無比巨大的。

(二)巧用電子相冊,展示學生成長風采。班主任要隨手攜帶手機或者相機,隨時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場面拍照,積累展示素材。可以按照時段、活動專題、班級教育階段目標等需要制作成電子相冊,在晨會、班隊會、家長會等時間播放,能起到激勵學生、增加榮譽感的效果。

在實踐中,制作班級電子相冊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的拍照原則,為孩子們選拍美好、精彩的童年成長瞬間。確實需要反面警示教育的,只能單獨給學生看圖進行教育,不能編入班級電子相冊。二是拍照時盡量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班級中每個孩子都要機會均等地在照片中出現,這樣才能起到全面的教育作用。

(三)活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學習成果。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有實效、容易的方法是編輯學生“成長書”,即把班級學生的優秀習作、繪畫、寫字等匯集起來。可以做成電子書,也可以先做成電子書后印制成紙質書,當孩子、家長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冊、出版時的那種激動,肯定是難以言表的。

六、師生關系:堅持教師示范的榜樣引領作用

無論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等名言警句,還是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強等基本特點,都要求班主任必須摒棄傳統命令者、監督者、評判者的角色,轉換為學生成長同伴、學習引領者、成長榜樣者的伙伴角色,與學生平等對話,以身示范。這里簡要區分一下“榜樣與監督”“引領與監視”角色的不同。簡單看,只提要求而自己不參與,和學生面對面或者站在隊伍外面的老師,其內心是監督者、監視者、評判者的角色;站在學生隊伍中,和學生同時參與活動的老師,其內心是學生成長的榜樣,是引領者和成長的伙伴。在班級活動實踐中,內心是命令者、監督者角色的班主任,所帶班級的學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班主任“在”與 “不在”的表現會不一樣,有老師監督與沒有老師監督狀態不一樣,甚至部分學生還會形成“雙重性格”;而內心是成長的榜樣、引領者、成長伙伴角色的班主任,所帶班級學生的規則意識強、行為穩定,班風也較好。

以上策略,是基于互聯網+的時代理念,基于班主任工作的客觀要求而講的,是顯性的、是可見的現象與事實。實質上,要當好班主任,要讓上述策略取得預期的育人效果,根植于其底層深處的是以下四個支點,支點一:真愛學生,研究兒童;支點二:修煉品格,提升素養;支點三:勤奮好學,精通業務;支點四:勤于反思,精于研究。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學校育人活動的基石,是真正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基礎性工作。外在的顯性化的六個方面的策略和內在的四個支點,其實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養、教育風格和教育機智等方面素質的綜合反映和體現。只要班主任能緊跟互聯網+時代的步伐,用師愛作基礎,用專業的、充滿童心的班主任工作策略去行動,相信我們一定會在自己的班主任生涯中留下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高新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