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北晉語關于體貌的表達極為豐富,其中常見的隨意貌表達就有“V打”“V拉”等。我們發現謂詞性構式“想VPVP”具有無所謂、任意等隨意性語用功能,該結構也可作為隨意貌范疇理解。本文從小三角理論出發,對該結構的語法特征、語義及語用內涵等進行了討論,旨在體現陜北晉語體貌表達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關鍵詞]體貌 隨意貌 “想VPVP” 拷貝式話題結構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陜北晉語體貌詞研究》(項目編號:18JK0859)。

陜北晉語的體貌系統

關于體貌的描寫最早見于王力、呂叔湘、高明凱、朱德熙等的語法論著中。近年來,專門研究現代漢語體貌、時制范疇的學者更是不在少數,如劉勛寧、戴耀晶、陳前瑞等都對現代漢語體貌系統作了深入討論。目前,關于體貌的基本共識是:第一,體貌問題與時制、時相密切相關;第二,體貌問題不僅與動詞、動作有關,而且與事件或句子有關。[1]關于陜北晉語的體貌系統,邢向東在對陜北晉語語法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就體貌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陜北晉語的體貌系統可以分為體和貌兩部分,體包括完整體和非完整體,貌包括動量減少貌和隨意貌。黑維強在對綏德方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綏德方言的體貌系統分為體和貌,體包括完成體、經歷體、起始體、實現體、持續體,貌包括減量貌、隨意貌和反復貌。這一結論使陜北晉語體貌系統更加全面、完善。綏德方言是陜北晉語中最具權威的方言,我們比較傾向黑維強的觀點。但有所不同的是,邢向東、黑維強在討論陜北晉語體貌系統時,雖然已經認識到體貌的表達手段有動態助詞、事態語氣詞和副詞,但卻沒有更加深入探討所有體貌的表達手段,且沒有注意一些謂詞性詞組或構式也有表達體貌的功能。本文探討的“想VPVP”就有隨意貌的表達功用,但其沒有被學者所注意和研究。

陜北晉語中“想VPVP”結構及用法

陜北晉語中“想VPVP”結構既可以看成一個謂詞性的拷貝式話題結構(簡稱拷貝式),又可以理解為一個表假設關系的緊縮復句。能夠進入這一格式的可以是單音節自主動詞、雙音節連動結構、“咋+動詞”、動賓結構等??偠灾軌蜻M入該格式的動詞結構一定具有“+自主”的語義特征。

1.拷貝式話題結構

徐烈炯、劉丹青認為“‘拷貝’是個比喻,只是說明前后兩個成分相同,并不表示什么是基礎形式,什么是拷貝出來的形式。”拷貝式話題結構是指話題(包括主、次話題等)與述題或述題的一部分完全同形同義,從而導致同一語言片段在一句話中重復出現的情形,其中兩個相同成分之間可以有語音上的提頓或者加話題標記“的話”。陜北晉語中“想VPVP”結構出現的頻率較高,如“想走走”“想來來”“想哭哭”“想笑笑”“想吃吃”“想喝喝”“想買買”等。其中“想VP1”是一個動賓結構,VP1通常是單音節的自主動詞,也可以是謂詞性的詞組。根據拷貝式理論,我們認為“想VP1”是一個謂詞性話題,VP2為述題,在形式上完全等同VP1,在意義上二者同中有異。從語音角度來說,由于VP1之后提頓詞空位,為了區分話題和述題的層次,VP1最后一個音節中的韻母要延長,VP2重讀。當說話者帶有某種情緒時,語調變得急促且短快。當表示肯定或支持等情形時,也可在話題和述題之間加“的話”等,但語義不變。綜上,我們認為陜北晉語中“想VPVP”是缺乏提頓成分的直接拷貝式話題結構。

2.假設緊縮復句

我們也可將陜北晉語中“想VPVP”結構看成一種假設緊縮復句,即可在該格式中加入“如果/要是/要……就……”表示假設關系,使其變為“如果/要是/要(+主語)+想VP就VP”。其中“想VP1”是動賓結構,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事件要發生、實現或完成的一個假設,VP2表示對該動作、行為或事件的處理方式或結果,也就是說該結構可以表示如果想去干什么的話就去干什么。所以在這一假設結構中,假設部分也就是話題部分。但是這個假設復句表達的卻是說話者肯定、支持的態度。從語音上看,該假設緊縮復句要表達支持、肯定的態度還需要配合音高變化、重音位置等非音質音位手段。另外,“想VPVP”在陜北晉語中也有變式,有時會說成“想VP就VP”或“想VPVP去”,否定式為“想VPVP,不想VP(就)不VP”。這些變式都可以看成是假設條件下的拷貝式話題結構,且該結構通常是對未然行為或事件的假設。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我們將“想VPVP”結構看成拷貝式話題結構或假設緊縮復句并不矛盾。如果該句式強調或凸顯話題“想VP”,或者“想VPVP”是一個將然或未然事件,那么我們傾向將其看成假設緊縮復句。此時,“想VP1”可以看成是假設條件,VP2表示對動作或事件的完成或實現。如果“想VPVP”是一個已然事件,則這一格式就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強調說話者對事件的評論和看法。指責、抱怨當事者太隨意等主觀情緒時,那么我們傾向將這一格式看成拷貝式話題結構。

3.“想VPVP”的語法功能和語義

“想VPVP”在陜北晉語中有很大的對話體傾向,在對話體中使用頻率較高,該結構既可以單獨成句,又可以充當小句,充當小句時可以作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等成分。有時為了強調隨意貌程度之高,說話者會將兩個“想VPVP”連用,其中兩個動詞必須屬于同一語義場或者具有相反、相對的性質?!跋隫PVP”中常常省略了主語,但我們根據上下文或語境可以推斷出主語,且這一主語通常是第二人稱。此外,拷貝式話題“VP1”在具體語境中,往往表示某個行為或事件,在句中作話題。而“VP2”表示具體的動作行為,是對話題“VP1”的說明。因此,我們在理解句子的語義時要注意區分二者的特點。

(1)想穿穿,不想穿算了。

(2)想學學,錢誤不下,錢不是問題。

(3)背地里私下里那他想做甚做甚,你還能照住嘞?

(4)那他就是個說話不認賬的人,想認賬認賬,不想認賬不認賬。

(5)你總是想來來想走走,把這個家當什么了?

(6)他對老漢常是想打打想罵罵。

(7)甲:“媽,我想吃飯嘞?!币遥骸跋氤猿浴!?/p>

(8)甲:“聽說領導病了,我還不曉得去不去看?!币遥骸懊词?,想看去看去,不想看去就不看去?!?/p>

(9)甲:“這個咋弄了?”乙:“想咋弄咋弄沒有標準格式?!?/p>

(10)甲:“墻讓洪水沖塌了,我想壘上些石頭?!币遥骸跋雺緣救ィ耸植粔蛭医腥藥兔??!?/p>

以上例句中,VP可以是單音節動詞,如:“穿、學、打、罵”等,VP也可以是雙音節連動結構,如“去看”;可以為動賓結構,如“做甚、認賬”,也可以為“咋+動詞”,如“咋弄”等。由此可見,能夠進入該格式的單音節自主動詞居多。從語法角度來看,“想VPVP”可以獨立成句,如例(7)也可充當小句、(1)(2)可作句子的主語、(1)(2)也可作句子的謂語、(3)(4)也可作句子的賓語。(5)(6)兩個“想VPVP”格式連用在陜北晉語中也較為常見,如“想來來想走走、想打打想罵罵”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連用時兩個動詞必須屬于同一語義場?!跋隫PVP”的否定形式是“不想VP不VP”,如例(4)“不想認賬不認賬”。有時,會在“想VPVP”后加“去”,通常表示未然或將然事件中某種行為。如例(10)“想壘壘去”。以上例句中,“想VP1”均可以看成是句子的話題,而VP2為句子的述題。

陜北晉語中“想VPVP”的語用功能

體貌結構往往具有豐富的語用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貌更多的是反映話語結構中話語者所表達的交際目的、主觀情緒等語用含義。因此,研究體貌結構的語用功能對我們全面認識體貌結構本身是十分必要的。

由以上論述可知,“想VPVP”一般用于對話體中,可以由說話者說出,也可以由受話者說出。一般情況下,如果在未然事件中由說話者說出“想VPVP”的話,通常帶有肯定、支持的語用含義。如果在已然行為或事件中,說話者說出“想VPVP”的話,通常是對某種行為或事件的主觀評論,主要表達的是對動作行為發出者隨意、不在乎、不負責、無所謂等態度的不滿,進而在此基礎之上產生對動作行為者的抱怨、責備等主觀情緒。

1.隨意、任由性語用內涵

“想VPVP”結構的隨意性語用特征一方面是由該結構中的“想”表現出來的,“想”是心理動詞,具有自主性,從語用角度來說,往往表達動作行為者的主觀意愿。另一方面是由“想VPVP”整體結構體現出來的,因為進入該格式的動詞是自主性動詞。因此,整個格式具有自主性。譬如以上例句皆體現了主觀隨意性,“想學學”“想穿穿”“想做甚做甚”等都充分體現了說話者或動作行為發出者隨意、無所謂、并不在乎等情緒。

由隨意性進一步發展為說話者或動作行為者對這種隨意態度的不滿、抱怨和指責。如例(5)(6)在說話者看來,“想來來想走走”“想打打想罵罵”是比較慣常的行為,這種隨意性行為為說話者帶來某種不滿情緒,甚至是抱怨、指責動作發出者的這種隨意、不重視的態度和行為,這種情緒都是主觀不滿的表現。

2.主觀肯定、支持態度

在對話體中,說話者提出某種行為或事件,此行為或事件往往是未然行為或事件,說話者就用“想VPVP”表明自己的主觀態度,將“想VP1”看成是假設能完成或實現的事件或行為,“VP2”是重申這種動作行為的可實施性,即我們所說的肯定、支持的態度。如上文例(7)(8)(10)中“想吃吃”“想去看去看”“想壘壘去”等結合語意及對話,我們可以知道這三件事情都是未然事件,說話者表現出來的言外之意是無條件的肯定、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肯定、支持的主觀性也是以隨意性的語用功能為基礎的。

方言進入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意義

陜北晉語隨意貌結構“想VPVP”具有豐富的語用內涵,將上述研究成果運用于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中勢必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方言進入現代漢語課堂,可以緩解教學語言的枯燥之處。方言往往風趣幽默,韻律和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新奇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從而提高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質量。就“想VPVP”這一結構而言,我們在教學中將“想走走”“想罵罵”“想打打”等結構與普通話的隨意性表達“想VP就VP”進行比較,會發現方言的使用更能調動學生參與和討論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將方言引入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豐富了學生對語言現象的認識,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摸清語言現象的來龍去脈,使其能夠更高效、更深刻地掌握普通話的特征。譬如“想VPVP”結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查找這一結構出現的最早時間,在方言中自己是否使用過,在哪些方言中存在,搞清楚這一結構的構成依據,進而分析其語用功能。這一教學過程既能幫助學生全面認識一種或幾種語言現象,掌握其內部特征,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探索語言事實真相的興趣和投身科研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邢向東:《陜北晉語語法比較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

[2]劉勛寧:《現代漢語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3]戴耀晶:《現代漢語時體系統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陳前瑞:《漢語體貌研究的類型學視野》,商務印書館,2008。

[5]黑維強:《綏德方言調查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6]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張燕:《河南上蔡方言的“想VPVP”結構》,《語言文字學術研究》2017年第1期。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