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徐桂蘭
發布時間:2019-05-10 17:07: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針對當前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具體的改革策略,以期為促進高校健美操課程發展與完善提供理論研究基礎。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高校 健美操課程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18年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院級課題(項目編號:18JY05)。
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創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角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1]。從教育的角度來講,應把重點更多地放在對人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智能的多元發展上[2]。
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以發展學生身體運動智能為教學目標
據調查,大部分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目標以傳統的“三基”為主,其他智能發展為輔。其中,發展身體運動智能、提高學生心肺功能水平是大部分高校追求的目標,但健美操課程的參與程度、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音樂智能的發展等,在教學實踐中均沒有得到任何落實。
2.教學目標缺乏具體性、可操作性
據調查,很多高校將健美操課程教學目標表述為“增強體質、促進健康”,而且這已成為習慣性表達。因此,教學目標太籠統,表述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對教學過程起不到激勵、定向和評價的作用。
3.教學內容缺乏自主性、創新性
據調查,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多以政府頒布的成套規定內容為主,自主性教學內容極少。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身體運動智能目標等,其可操作性非常強,故在選擇上多以規定教學內容為主。教師教授現成的規定內容,其難度遠遠低于自主創新的教學內容,這就導致教師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容易產生惰性,缺乏創新精神。
4.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
據調查,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大多以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動作、教師糾正錯誤等傳統的三步教學法為主,練習形式通常采取個體和集體練習,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填鴨式”教學法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思考,限制了學生各項智能的發展。
5.教學評價方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國高校健美操課程使用的是體育課程標準或學校自定的教學大綱,課程目標總體可以概括為五個部分:運動技能、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但是在教學評價中,大部分是根據學生健美操的完成情況來確定分數的,對于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部分幾乎沒有在任何評價指標上體現。通過走訪,筆者發現高校大多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同行評價為輔進行的。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走訪的高校均沒有開展過任何形式的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教學評價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學信息反饋不及時,對教學改革起不到任何作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1.樹立“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而教”的健美操課程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動的綱領,健美操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樹立“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而教”的健美操教學理念,還應學習多元智能的相關教育理論,了解掌握多元智能理論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2.確定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目標體系
(1)確定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目標
高校應逐步完善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目標,可以結合體育課程標準中的五大部分,充分開發學生的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角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目標表述要具體
教學目標具有預期性、結構化、具體化和靈活性等特征,這里的具體化就是指要詳細說明學生應該做什么、在什么條件下做、做到什么程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評價提供可參考的標準[3]。如學生音樂節奏智能要準確描述為“讓多少學生能夠聽懂音樂節奏”,而不是用“聽音樂”這樣的語言來表達,后者是指達成目標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目標本身。
3.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體系
(1)關注個體差異
加德納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但是由于每位學生智力結構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學習方式[4]。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多元智能組合優勢的不同設計健美操課程方案,教師可以拿出幾套不同的健美操課程方案,根據學生的智能優勢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切實做到因材施教,以保證個體在自身智能優勢的基礎上,能夠發展得更好。
(2)師生共同參與
健美操教師要在挖掘現有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拓寬新內容,圍繞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角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設計健美操課程教學方案,教師和學生都要參與課程的設計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原有課程目標進行調試,創新教學內容。如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嘗試創編一個組合動作,經過教師的適當調整形成一套新的健美操,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健美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增強多元智能理論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提升教師的授課效果
為增強多元智能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運用的實際效果,健美操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如在語言智能培養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5]。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聽不進去或聽不懂,教師要找出具體的原因所在:是學生沒有認真聽?還是教師自身語言表達不清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法。
(2)合理進行分組
健美操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合理進行分組,包括同質分組、異質分組、隨機分組、合作型分組以及幫教型分組等。如可以安排身體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幫教身體協調能力較弱的學生,這是幫教型分組,合理安排和使用分組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5.構建健美操課程的多元評價體系
(1)完善評價主體和評價形式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提升學生不擅長的智能領域,就是要看到學生的進步程度,并將其對應到相應的教學評價中,向學生反饋相關信息,以激勵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弱化終結性評價,合理開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過程性評價,以彌補教師評價存在的不足。
(2)構建評價內容體系
教師通過查閱資料梳理歸納相關知識,構建以多元智能為指標的健美操課程評價體系。具體如下:首先以加德納的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角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為一級指標,一一對應健美操課程教學中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如語言智能可以對應語言表達能力,其包括動作講解、學生技術指導等內容。還可以對上述的二級、三級指標進行合理的權重分配,并在教學中一一對應開展評價,以完善現有的評價指標內容。
結 語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教師首先要樹立“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而教”的健美操課程教學理念。其次要確定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目標體系。第三要注重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體系。第四要增強教學方法的實效性。第五要構建健美操課程的多元評價體系。上述內容是相互促進的,最終一起發力,才能推動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美〕哈維·席爾瓦:《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張玲 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王曉貞、魏永松:《健美操課程“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證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99-102頁。
[3]周登嵩:《學校體育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4]朱敏:《從多元智能理論角度審視健美操教學改革》,《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第17期,第108-109頁。
[5]陳清:《高職體育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應用》,《廣西教育》2015年第19期,第157-158頁。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