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改革,讓大家有了危機,對‘鲇魚效應’有了切身感受,過去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孬沒差異的狀態不復存在。”蒲城縣堯山中學一名骨干教師對人事制度的改革由衷地感慨道。

蒲城縣進行了什么樣的人事制度改革讓這位老師有如此感受呢?

自主招聘、設崗競聘、專項崗位、定額退出

——教師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是真的

4月20日和21日,周末。

這兩天,蒲城縣堯山中學人來人往,這是該校第二次自主招聘教師的現場。

2018年經蒲城縣政府批準,堯山中學成為蒲城縣高中教師自主招聘試點學校。當年堯山中學根據學科需要,自主招聘了6名碩士研究生。

“之前分配過來的教師,不一定是學校當前緊缺的。現在我們在縣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門的監督指導下,根據學科需要,自主招聘教師,這給學校帶來了活力。”堯山中學校長陶占峰這樣說。

對教師的管理,除了下放自主招聘權和績效工資總額,蒲城還創新探索了設崗競聘、崗位聘用、專項崗位、定額退出制度。“設崗競聘一改用人上的‘論資排輩’,以能力論英雄;崗位聘用逐步實現了對教師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轉換;專項崗位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鼓勵教師向好發展;定額退出是獎勤罰懶。”蒲城縣教育局有關同志說,“這些制度打破了教師的‘鐵飯碗’,教師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分激發了教師干事創業的熱情。”

郭小俠是蒲城中學唯一的省級教學能手,按照崗位聘用四級九檔的規定,原本一級教師的她享受了“高級低檔”的待遇。“2017年、2018年都符合條件,連續享受了兩年。一年一評,還得好好干。”郭小俠說。

年僅35歲的陜西省學科帶頭人、首批蒲城名師侯寧寧,先后斬獲全國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全國“說課標、說教材”一等獎等殊榮,培養了3名省級教學能手,7名縣級教學能手,被破格評為高級教師。截至目前,17名優秀教師享受了專項崗位政策,侯寧寧只是其一。

2017年,蒲城縣高中向城區集中后,原高中教師通過競聘,111名被城區高中聘用,57名被城區初中聘用,39名被城區小學聘用,8名被城區幼兒園聘用,86名被各鄉鎮學校聘用。2018年,對農村18所初中進行資源整合后,將其教師通過公開競聘方式,為四大鎮初中和4所農村九年制學校擇優補充了102名優秀教師。

……

這些是蒲城教師隊伍改革生動實踐的縮影。談起改革,老師們紛紛這樣說,“我們感覺既有很大壓力,又很有奔頭。”

如此大幅度的改革在撬動教師干事的熱情和釋放學校辦學活力的同時,會不會造成校長的權力過大?“不會,學校要在教育局制訂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訂自己的方案,方案必須經教代會討論通過后才可以執行。”蒲城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何亞平說,“對校長,也實行了職級制改革,在校長的選拔任用上重口碑、看實績、論能力,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因此,校長要想發展,就得帶好團隊,成就教師、發展學生,辦出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曾創造蒲城學生回流奇跡,在一年內讓184名學生回到農村家門口鈐鉺學校上學、現在為蒲城縣名校長的陳學斌就是最好的詮釋。

剛性的管理是發展的必須,培育成長的沃土更是必須。蒲城縣每年列支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教師培訓,近兩年有15270人次參加了縣級以上培訓,其中5234人次參加了國培項目。2018年列支100萬元專項資金培訓體音美教師。實施“名師名校名校長培養引領工程”“骨干教師提升工程”“1622”青年教師培養模式、青年教師“知心大姐工作室”、優秀中青年教師專項崗位等措施,架起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快車道。

該縣“1236”骨干教師體系(到2020年評選出100名名師、200名學科帶頭人、300名教學能手和600名教學新秀)已初步形成,一大批骨干教師成長為蒲城縣教育的中堅力量,帶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薄弱學科培訓、特設崗位、招聘、交流輪崗

——農村師資實力變強吸引4000余學生“回流”

《兩只老虎》《新年好》《閃爍的星星》,蘇坊鎮姚古村小學電子琴班的學生眨眼間彈完了三首曲子。

這樣的場景在2018年上半年還見不到。“電子琴教室在2016年建校起就有,但由于不會用,一直閑置著。”該校語文教師兼音樂教師張小麗坦言,“2018年6月,兼職學校音樂教學的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為期一個月的音樂培訓,對電子琴的彈奏技巧等有了掌握。回到學校后就開始給孩子們教。社團里高低段孩子都有,高段孩子畢業后,低段孩子學得也很好了,可以當小老師了。”

在姚古村小學,讓大家津津樂道的不只是在這蒲城縣最西邊偏遠的農村校聽到優美的琴聲,還有蒲城初級實驗中學英語教師楊菊秀2017年的到來。

2017年始,蒲城縣教育局在相對邊遠、師資緊缺薄弱的農村中小學設立晉升中高級職稱特設崗位,鼓勵城區優秀中青年教師報名競聘。過去兩年共有4名城區教師成功競聘,在指定的學校教學三年,考核合格后晉級高一級職稱,楊菊秀就是其中的一位。

“從2015年到現在,蒲城縣共有1413名教師參與了交流輪崗,其中支教196人,跟崗182人,統籌交流948人,走教87人,已發放交通生活補貼90.79萬元。我們將交流輪崗與職稱評定、評優評先、交通生活補貼緊密結合,促成了被動交流變主動交流,應付交流變扎實工作的理想態勢。”蒲城縣教育局有關同志說,“這幾年,蒲城通過事業單位招錄等形式招聘教師807名,同今年計劃招聘的400名教師,全部補充到農村學校,有力改變了農村學校師資老齡化、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但是怎樣讓這些青年教師留得住、用得好、能發展,是蒲城必須解決的問題。

“姐,我現在在這偏僻的山村里就找不到對象。”一個偏遠鄉村的外地教師給蒲城縣教育局青年教師知心大姐工作室負責人趙娜發微信說。怎么辦?該知心大姐工作室迅速行動,先后組織單身青年聯誼活動10余次,成功為20余名未婚青年牽線搭橋,為家在外地的教師主辦婚禮。

柔性的關愛、各級各類培訓、學區教研等措施化為青年教師在農村天地安心成長的加油站。僅2018年,蒲城縣9名省級教學能手中,3名來自農村;36名市級教學能手中,11名來自農村(2名來自教學點)。

蒲城縣教育局有關同志表示,師資實力的變強,辦學條件的大幅改善、中考錄取機制的調整,讓農村教育有了底氣。近幾年,該縣農村學校學生回流人數逐年增加,大約4000余人。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