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職擴招專項工作情況。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據統計,在現代制造業、新興產業中,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近70%的畢業生在縣市就近就業,成為支撐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產業生力軍。

2018年,我國高校招生790.99萬人,毛入學率已達到48.1%。2019年毛入學率將超過50%,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說,高職擴招100萬,成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直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樓旭慶介紹,全國高職招生規模保持相對穩定,從2015年348.4萬人小幅增長到2018年368.9萬人。“按往年高職招生報到率推算,要實現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的目標,至少應安排高職招生計劃增量114萬人。”樓旭慶表示,目前已落實2019年全國高職招生計劃增量115萬人,按照往年報到情況看,只要各地落實好招生計劃,今年高職擴招100萬人任務應能如期實現。

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介紹了高職擴招專項考試招生相關情況。目前,各地2019年高考報名工作已經結束,考慮本次擴招的生源群體中,部分有報考意愿的群體沒有參加前期高考報名,各地將組織兩次補報名工作。一次在高考前,主要面向普通高中、中職畢業生、退役軍人和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一次在10月份,主要面向今年9-10月份退出現役的軍人。

關于考試形式和內容,王輝表示,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可采取現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方式,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或使用本省或各校組織的文化考試成績,職業技能成績使用本省或各校組織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成績或職業技能測試成績。對于退役軍人和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可免予文化素質考試,由各校根據學校基本培養要求,組織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或職業技能測試,依據測試成績錄取。對于符合免試條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職院校予以免試錄取。

關于錄取工作,王輝介紹,錄取中,將面向不同群體單列招生計劃,一部分面向退役軍人,一部分面向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新生入學時間由各地各校結合考試招生安排確定。10月份以前錄取的新生,可在2019年秋季入學;10月份以后錄取的新生,可在2020年春季入學。

針對不同報考群體,王繼平表示,要分類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充分考慮應屆與非應屆、就業與未就業、不同年齡段生源的特點來編制人才培養方案。王繼平說,要學制靈活,推進三項改革。一是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二是要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已經積累的學習成果,包括基礎技能方面的成果,要探索通過水平測試等方式進行學歷教育的學分認定。三是要推進彈性學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節奏,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滿足多樣化需求。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