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在培養祖國未來接班人時,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教授的層面,而更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先要做到心理健康,保持身心愉悅的工作狀態。”渭南市臨渭區華山路學校校長鄭保衛說。

在華山路學校“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下,學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學習,組建了一支骨干教師隊伍,為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呵護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在共情陪伴中幫學生走出迷惘

新學期才開學,班主任王妮觀察到學生小麗每天仰著笑臉,愛和同學說笑了,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也比以前聽著響亮了,看到小麗的變化,王妮心里很高興。小麗是留守兒童,因其父母在南方打工,只能由爺爺奶奶照顧,平時不愛說話,在班里絕對是乖學生。雖然小麗不是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但作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王妮明白,越是表現得“太乖”越是要關注。

王妮在平時的班務管理中非常注重幾位留守兒童的言行,對他們關愛有加,她發現在和孩子們聊天的時候,小麗顯得特別懂事。“爸爸媽媽要養活整個家,得在外打工,不能照顧我,我能理解。”這么小的孩子能這么明事理,家長老師會覺得欣慰,但王妮感覺到小麗是屬于壓抑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懂事”,心理上是需要父母關愛的,但又克制著自己不表現出來,長此以往,不利于小麗的身心健康成長。

于是,在和小麗談心疏導的同時,王妮聯系了在南方打工的小麗父母,提醒他們要多和孩子溝通聯系,最好能在放假的時候把小麗接到身邊小住,這樣也有利于培養親子關系,減少或避免青春期的問題。小麗的父母在王妮的勸說下,加強了和女兒的溝通,小麗一放寒假就被接到南方和家人團聚。小麗在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后,也由孤僻少言變得活潑開朗,自信大方,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

“如果沒有接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我可能不會發現學生乖的背后存在的問題,成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后,我明白要走進學生心里,就要和學生產生共情,了解他們真實的所思所想,在共情陪伴下,我們的教育才是溫暖而美好的。”王妮說。

留守兒童小麗的變化是華山路學校推動落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華山路學校結合實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良好成績。2016年,學校被定為陜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基地;2017年,申報了渭南市“青春健康”俱樂部;2018年被確定為渭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

為了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態化、穩定化,學校建章立制,做了一系列保障性工作,如制定了《華山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方案》,在2017年初,舉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部署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及開展形式。

在對全校師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的基礎上,學校一方面每周在固定時間為孩子進行個案輔導。擺沙盤、玩OH卡、NLP,孩子們聽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在安全的環境中釋放自己,他們皺著的眉頭開始舒展,心里的陰霾慢慢消散;另一方面定期開展班級、年級、親子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還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心理輔導的專業性,擴大心理輔導的受眾范圍。學校邀請臨渭區婦計中心青春健康俱樂部志愿者團隊,為七年級、八年級共計60余名學生開展了20余次青春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團體輔導,內容涉及團隊協作、自我接納、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等主題。參與輔導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學習成績的提高尤為明顯。

“青春期的我們,心里似乎總被一些東西壓抑著,一點一點地占滿我們內心僅有的空間。而在那一節節心理課上,老師準備的一些小游戲讓我們真正放松地融入課堂,感到老師真的很理解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慢慢地,我學會了如何保持相對樂觀、穩定的情緒,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面對青春期的一些問題。一節節課就像一個個搬運工,把我們內心的重重沉擔,一點點挪走,讓我們輕松自如,不再迷惘。”學生師嘉妮說。

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劉英主任介紹,三年來,華山路學校共進行教師團體輔導5場,學生團體輔導40余場,其中參與臨渭區教育局“扶智勵志”活動送教9場,區外送教4場。團體輔導借助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師生們探索內心世界,走出心理迷霧,樂觀向上地面對生活。

做自帶暖色系光芒的老師

“媽媽,你學習心理咨詢以后,受益最大的人是我和我爸爸。”當聽到孩子這句話時,華山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高亞莉的內心很是復雜。高亞莉以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所帶學生的成績必須是全校第一,否則就吃不下、睡不著;當班主任期間,學校開運動會,如果班上不是團體總分第一,班上的學生會哭,她會哭得比學生更厲害。在家里,她對老公和孩子的期望值也比較高,特別是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盡管工作成績優秀,但她依然郁郁寡歡。自從走進了心理咨詢師隊伍,加入臨渭區屈玲香心理工作室后,高亞莉學會接納不完美,心態變得平和而寧靜。

高亞莉認為,心理教師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里,自己心里得先有陽光。陽光的意義不僅僅是溫暖,還有不分彼此地照耀。她希望自己不只是一個心理老師,而是更多人心理健康的引領者,希望自己作為心理服務工作者,多盡一份社會責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是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老師。華山路學校積極鼓勵學校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學習,近三年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7名。“老師們是學習者也是獲益者。我們會定期對學校教師進行團體的心理輔導,及時疏導工作壓力,引導教師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劉英談道。

華山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扎實有效開展的同時,也被應邀“走出去”,參與“扶貧勵志”“區外送教”等活動,在劉英、王妮、高亞莉等老師的精心設計、認真組織下,一場場內容豐富、活動多樣的團體心理輔導課與眾多師生、家長見面,如一縷縷春風吹進心田,為大家送來陽光和綠意。

臨渭區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組負責人屈玲香談道:“近年來,華山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臨渭區的領頭羊。”這里,有一位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好校長;這里,有一群極度熱愛心理工作的好老師!個案、團體輔導、心理課及講座等,在華山路遍地開花,滋養了太多的心靈,和諧了太多的家庭!

在華山路校長鄭保衛看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走好了第一步,今后將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深入地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家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溝通協作,爭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專業支持,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多方合力做好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學生、教師及家長以平和樂觀的心態靜待花開,感受教育的溫暖和美好。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