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初,我在農村上小學。那時的學校十分簡陋,孩子們上學吃了不少的苦頭,至今想起,叫人唏噓不已。

我們那所學校建于七十年代初,學校的教室基本上都是土木結構的瓦房,站在室內仰頭便可看見“人”字形大梁和屋頂左右兩排的椽木。在我們上學時,教室的門窗都已褪色變舊,掉了泥皮的墻壁顯得斑駁陸離,有些窗戶因為受到墻壁的壓力而變形損壞,就連窗戶上的玻璃不知什么時候也不見了蹤影。沒了玻璃的窗戶,是夏季里絕好的通風氣口。可一到冬季,同學們難免就要挨凍受冷了。為了抵御凜冽的北風,冬天到了,老師常常會動員同學們從家里拿來一些塑料紙把窗戶釘起來。那年冬季也不例外。一天上午放學時,老師特別叮囑我們下午來校時帶上塑料紙,家里有釘子的帶些釘子,有釘錘的帶上釘錘,下午大家一起動手釘窗戶。

那時的農村人太窮了,除了收種兩料莊稼外幾乎沒什么其它經濟來源。我家那時剛剛蓋起三間土木結構的廈房,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我家的土墻上曾懸掛著一個小廣播,它是我們全家聽新聞、了解社會的唯一途徑,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家電了。那天晌午回家吃過飯,我就開始在家里搜尋起來。我把家里角角落落翻了個遍,就連犄角旮旯都沒放過,可怎么也沒找到一塊塑料紙。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了去祖母家找找。祖母很疼愛我,怕我完不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會受批評,便連忙在家里東找西找起來。后來,在一間當作儲物室的閣樓上終于找到了一片塑料紙。那片塑料紙極不規則,上面還有一個破洞。祖母把它清洗干凈后讓我帶上,可我嫌有個破洞,硬要從破洞那里剪開。祖母不讓剪,說一剪開的話就變小了,但固執的我非要祖母剪成一塊方方正正的塑料紙。剪過的塑料紙雖然好看了,也確實變小了。

當我把這塊塑料紙交給老師的時候,免不了被老師當場批評了幾句。大意是說,我太小氣了,捐獻塑料紙是為了大家,也是為了自己,我卻拿了只能釘一個窗格的塑料紙。想想看,一個窗戶有九個窗格,教室有五個窗戶,共四十五個窗格,如果每個同學各拿一塊塑料紙釘一個窗格,那么,塑料紙基本夠用。可釘一層塑料紙又太薄了,擋不住風寒,老師原打算釘雙層的,這樣以來,塑料紙就嚴重短缺了。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我家里的確沒有多余的塑料紙啊。不管出于什么情況,別的同學能拿來一大塊塑料紙,我卻拿了一小片,也夠丟人的。唉,悔不該不聽祖母的話。

大冬天的,即使每個窗戶都釘上了塑料紙,我們上課時把教室門緊閉,可仍然擋不住外面呼嘯的北風。風大的時候,我們不時會聽到風吹塑料紙發出的嗚嗚聲。曾記得,數九寒天里,孩子們的小手都被凍僵了,連筆都握不住;上課坐久了,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來。看到同學們縮手縮腳的樣子,老師不免心疼起來,這時,老師往往會停下講課,叫大家搓搓手,跺跺腳,用運動來增加一些熱量。只要老師一聲令下,教室里便立時沸騰起來,大家一邊用力跺腳,一邊不禁嘻嘻哈哈說笑起來。大約2分鐘,老師又喊一聲“停”,大家又恢復了上課時的嚴肅,教室里又變得安靜了許多。教室里雖然安靜了,可剛剛跺腳時揚起的灰塵卻久久漂浮在師生們的周圍。噢,我忘記交代了,那時教室的地面是堅硬而干裂的泥土。唉,為了取暖也顧不了那么多了。

過去,教室內的教學設施極其簡單,一塊黑板,一張講桌,一盒粉筆,一塊板擦,再就是學生們的課桌椅。如果說,還有什么配備的話,那就是教室的大梁上一前一后懸掛著兩個燈泡,僅此而已。可在那個年代,隔三差五地停電成了家常便飯。而教室內的燈泡就形同虛設,一點也起不了作用。那時我們上學是一天三大晌:早上6點半到校上早讀,接著上兩節課;兩節課后回家吃早飯,大約9點半來校上中午的課,一般上三節課后就到了中午12點,然后放學回家吃午飯;下午2點上課,一般上三節課后放學。北方的冬季,夜長晝短,早晨的天亮得遲。為了讀書,我們不得不早起上學。早晨起床后發現停電了,走的時候就從家里帶上蠟燭。及至到了學校,進了教室,就點燃蠟燭伴著燭光讀書。

我當時個子小,坐第一排座位。第一排都靠近教室的前門,如果有人進來,開門時免不了扇進一陣冷風。為了防止蠟燭被風吹滅,我便把課本立起來圍住蠟燭。這樣,蠟燭立在我與課本的中間,我趴在桌子上側著頭看書。可能是我看書看得太投入了,沒在意課本什么時候挨近了燭光。不知不覺中,我聞到了一股嗆人的煙味,隨之,眼前騰起一陣青煙,緊接著就是一道火光閃現,原來,是我的書頁著火了。我連忙吹熄蠟燭,又立刻拍打課本將火撲滅。左右臨近的同學見我一時間手忙腳亂、神情緊張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我沮喪地拿起課本,查看著損壞的地方。原來,有一頁紙被燒了一個大窟窿,那一篇課文是配圖識字,畫面是一個老農在澆灌綠油油的麥苗,旁邊書寫著兩個正楷字——灌溉。至于燒掉的是什么內容,我就不得而知了。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我們晨讀的場面:教室里燭光點點,映照著孩子們的臉龐,孩子們放聲朗讀著課文,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了整個校園。

如今,過去的舊教室早就被拆除了,在原來的校址旁興建起一座三層高的教學樓。教學樓整潔美觀,室內寬敞明亮,不僅裝上了交互智能平板,還安裝上了空調、飲水機。教室夏涼冬暖,溫度適宜,能讓孩子們舒舒服服地上課學習。與過去我們小時候相比,學習條件簡直是天壤地別啊!

成長在新時代、生活在優越條件下的孩子們啊,但愿你們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日子,勤勤懇懇地努力學習。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