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職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作者:邱韻 李海寶
發布時間:2019-04-24 10:57: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思政教育、心理輔導、生活服務等多樣化的職責,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其中還存在部分輔導員工作不被認同的問題。基于此,重新定位高校專職輔導員角色,建構明確的工作職責是重塑輔導員形象,提高其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個人工作經歷,在系統總結高校專職輔導員角色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當前輔導員角色定位問題,據此提出了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實現方式,以期為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導。
[關鍵詞]高校專職輔導員 角色定位 實現方式
基金項目:榆林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GK25)。
高校專職輔導員角色定位問題
1.核心角色定位模糊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將高校輔導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評估標準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9個方面,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這是高校輔導員的主體任務與核心內容。目前,部分高校逐漸淡化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角色,而將考勤、查宿、獎勵、助學、勤工、補助、學工等瑣碎事務作為輔導員的主體任務,造成部分輔導員儼然成了學生的“保姆”。這不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而且還會造成學生依賴心理,降低學生自理、自控、自學方面的能力。
2.部分角色定位缺失
從高校的角度來說,其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其參與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核心目標是為了能夠順利就業,獲得一份適合個人專業和興趣、具有良好收入的工作。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的直接服務主體,理應承擔起指導人的工作角色。然而,部分高校輔導員與專業導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前者認為應單純由專業導師負責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而輔導員僅僅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潛在地造成了輔導員角色定位與職責脫離學生實際需求的問題。這極容易降低學生對輔導員重要價值的認識,弱化對輔導員的正確評價,而這也是當前部分輔導員被稱為學生“保姆”的重要原因所在。
3.相關角色流于形式
高校輔導員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體的職業角色不斷豐富、工作職責日益多樣的過程,依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中的規定,還要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9個方面的職業角色。然而,每一個角色均表現出鮮明的專業化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規定:“高校輔導員的主要任務是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之類的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類的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公民道德之類的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素質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這要求輔導員首先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修養、政治觀念和三觀內涵。然而,很多輔導員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擔任的,在日常工作中也很少接受進一步的從業教育,從而造成政府、學校賦予其多樣化的職業角色,但很多角色卻流于形式,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高校專職輔導員角色再定位
1.明確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核心角色
高校設置輔導員崗位之初便是以政治領路人來定位其角色的,隨后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以及《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均強調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責任。基于此,當前各個高校應將專職輔導員核心角色定位于思政教育領路人,發揮其在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高水平的思想道德觀念,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方面的作用,圍繞這一主體角色來安排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培養方案、考評措施等。高校應最大限度地凸顯輔導員的思政教育角色的價值,發揮其思政教育的主體責任,最終將其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這是高校輔導員回歸核心角色,獲得學生、家長、社會認可的關鍵所在。
2.確定高校輔導員指導就業的輔助角色
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終極目標,也是學生最關注的一項內容。學院領導、專業教師應承擔起指導學生就業的主體任務,而高校輔導員作為管理學生的直接主體,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和學生關系最為緊密,也應當將此納入職責范圍。這既可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輔導員角色重要性的認可度,更好地凸顯輔導員角色的價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明確規定:“高校輔導員要能夠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能夠及時、全面地發布就業信息,開展通用的求職技巧指導、就業政策與流程的解讀和宣傳,能夠提升學生的就業率。”這充分強調了高校專職輔導員作為就業指導者的重要角色。基于此,各個高校也應當設定就業指導者的輔導員角色,以此建構就業指導方面的角色目標、內容、培養方案、考評措施等,保證輔導員能夠更好地開展就業服務方面的工作。
3.建構輔導員多元服務內容的關聯角色
當前,高校輔導員在面臨工作壓力大時,不能僅單純地擺脫或去除非核心與非輔助性的工作內容,單一化、片面性地完成主體任務和輔助項目,而應在堅守思政教育領路人和就業指導者雙重角色的基礎上,承擔起以多元服務內容為主體的關聯角色,拓展輔導員對于廣大學生的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其在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規定,這些關聯性角色主要表現為學業指導者的角色、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角色、網絡思政教育者的角色、危機事件處理人的角色、學生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者的角色。當前,高校專職輔導員一定要從日常瑣碎事務管理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從更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學業指導、心理健康、網絡思政、危機處理、職業研究層面開展更具價值和更有指導意義的工作。這也是進一步增強高校輔導員角色價值,強化輔導員角色認可的重要舉措。
高校專職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實現
首先,各高校需要更新輔導員管理制度,明確規定輔導員思政教育領路人的核心角色,強調輔導員就業指導者的輔助角色,分類說明輔導員多樣服務的關聯角色,這些都應立足于《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相關要求,詳細說明輔導員的角色目標、角色工作內容、角色考評措施,將此作為指導輔導員工作的核心依據。這些管理制度是連接政府要求和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橋梁,是保證各項規章制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輔導員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其次,各高校需要提升輔導員能力培養的力度,要激發輔導員的責任意識,調動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要進行專業化的角色教育,使輔導員能夠對思政教育政策有深刻的認識,掌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標、主體內容與有效措施,還需要提高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使其掌握豐富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具有求職指導技巧知識,了解并準確解讀就業政策和流程等。除此之外,高校也需圍繞多樣服務關聯角色的能力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能力培養活動,增強輔導員對多樣角色的實現能力。第三,各高校還應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采取座談、訪談、留言的形式,及時了解輔導員多樣角色執行現狀,準確把握角色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諸如其他層面輔助措施不到位,學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專業導師配合不足等問題,據此采取及時、有效的解決措施,為高校輔導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而這也是提高學生管理質量、輔助專業教師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舉措,理應成為學校開展輔導員角色定位工作的另一重要內容。
結 語
總體來說,各高校需要明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角色,確定輔導員指導就業的輔助角色,建立輔導員多元服務內容的關聯角色,進一步更新管理制度,加強輔導員能力培養力度,建立通暢的信息反饋機制,輔助輔導員更好地實現多樣化角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洪波:《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協同開發研究》,江蘇大學出版社,2017,9。
[2]文薪燚:《專業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角色轉換的研究》,《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年第26期。
[3]伍康欽:《核心素養:高校輔導員職業角色的價值檢視》,《理論觀察》2018年第8期。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政法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