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麥捆堆里的藏貓游戲
作者:王春卉 洛商南城關希望小學附屬幼兒園
發布時間:2019-04-24 09:15:48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記得小時候住過的村子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村子的地形呈紡錘狀,以村子為中心,它的左邊約18米是一條四季河,它的右邊約13米是井泉,泉水冬暖夏涼,距井泉約100米就是丹江水,因此,這個美麗的村子是名符其實的水上“威尼斯”。
“麥花香里說豐年”,端午節前后是村子割麥子的時候,那時沒有收割機,即使有收割機也用不上,那里的莊稼地大多都是坡地。村民們把割到的麥子扎成捆,然后用鉛擔挑回家,把它們擺到房前屋后,或者找塊空地把它們摞成圓錐狀,等著把地里的麥子全都割完后,再開始“打”麥。那時,村子里還沒通電,更沒有打麥機,因此,村民們用一種叫鐮結的農具趁太陽最毒的時候,拍打在麥穗上,以便取到更多的麥籽。
麥捆堆就成了我們小伙伴夜里藏貓的好去處。
夜幕初垂,小黑不知從哪兒拿了一串馬泡蛋(一種在麥地邊生長的藤蔓植物的果實,有乒乓球般大小),說晚上要玩藏貓游戲,于是,小娥、小軍、小麗、小賢和我幾個好朋友每人拿一個,在它上面鑿個小洞并把它掏空,我們又四處逮螢火蟲放入自個兒的馬泡蛋中,直到馬泡蛋足夠亮,把它提在手中還真有點兒像“袖珍燈籠”呢。游戲在麥捆堆間隙中展開。我們每人伸出右手,四指握緊,豎起大拇指,站成一圈,后一位伙伴握住前一位伙伴的大拇指,依此類推形成柱狀,最后,小黑把左手手心放在最上面的大拇指上晃動著,口中念念有詞:“搖鈴,搖鈴,誰笑誰蒙。”結果,小軍忍不住笑了,小黑就用布條蒙住小軍的眼睛,其余的小伙伴趕緊躲起來,被蒙住眼睛的小軍從1數到10后,解開布條,拎著“袖珍燈籠”開始找我們。我們躲在麥捆堆里屏住呼吸,用手遮住“袖珍燈籠”,擔心暴露目標。這時再聽聽外邊,只有小軍的腳步聲和自己的心跳聲。沒多久,聽見外邊有小軍的聲音:“找到了!找到了!”我們歡呼著沖出麥捆堆里,這邊麥捆堆里出來一個,那邊麥捆堆里出來一個,大家高興的湊在一起,才知道是小軍找到了小麗。這次,小麗被蒙,其他小伙伴藏......不知道玩了多久,大家都樂此不疲,盡管頭上、身上粘滿了麥芒、麥草渣,或許頂著要被大人責罵的危險,我們也暫時把這些煩惱拋卻,盡情地在麥捆堆里鉆爬。
雞籠、鴨籠早已安靜,有時還從里面傳出它們的夢中囈語。牛兒、羊兒、豬兒們也許已經進入了夢香。偶爾聽到幾聲犬吠。大人們的呼喚聲,使我們不得不離開麥捆堆回家睡覺。
仰望天空,繁星點點;側耳傾聽,夏蟲啾啾;深呼吸,麥穗馨香。每每憶起兒時麥捆堆里的藏貓游戲,總讓我想起魂牽夢繞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