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初探
作者:劉 娜
發布時間:2019-04-23 16:0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的教學流程,以網絡平臺為橋梁,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2013年以來,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急劇升溫,廣泛開展各類實踐研究,但是教學效果測評這一領域仍延續傳統的測評模式,無法真正檢測翻轉課堂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提升的效果,因此,完善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就顯得尤為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該測評模式對于高職應用英語教學及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以期對提高高職應用英語的教學效率有所啟示。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職英語 應用能力 測評模式
引 言
21世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人類社會活動,也受到了強烈沖擊,翻轉課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2015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中教育理念、教學目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師角色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因此,高職院校要順勢而為,積極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應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體系,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構建翻轉課堂下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的必要性
翻轉課堂,也可稱為“反轉課堂”“顛倒課堂”,是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在網絡環境下,將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相結合,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先將傳統課堂中要講授的內容制作成微視頻或其他學習資料供學生課前學習。隨后,學生在課堂中開展協作探究,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就相關知識點進行積極討論,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應及時答疑解惑。高職應用英語不同于大學公共英語,注重的是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傳統的應用英語教學測評僅依靠期末考試考查學生對語言的掌握情況,但無法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而應用英語的翻轉課堂教學測評應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與自主學習,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側重于英語交流的實用性。構建翻轉課堂下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體系,應以“語言應用能力”“語言交際能力”等作為參考依據,把教學環節作為研究目標,不斷優化與創新高職應用英語的教學。
1.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目前,翻轉課堂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被高職院校的大多數英語教師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檢測依然采用傳統的結果性評價,以筆試成績為考核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完全沒有體現出翻轉課堂對學生應用英語能力的提升作用。因此,需要相關教師依據翻轉課堂的特點,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一個公平的考核,應重視教學的過程、發展、結果,切實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與價值。
2.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參與度
當前,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職應用英語教學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學任務,以不同的知識模塊為教學單元,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基礎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這一過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要求,否則翻轉課堂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翻轉”。因此,應科學地測評翻轉之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情況,并以此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使其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唯有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行為與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才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其課堂參與度,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對此,高職應用英語教師應在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建立一套適用性強的英語應用能力測評體系。
翻轉課堂下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設計
在高職應用英語翻轉課堂中,應用英語能力測評的側重點是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也就是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的態度與行為等,以此作為評價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隨后,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融合成為新的評價方式,這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更為準確。
以高職應用英語教學為例,基于翻轉課堂的應用英語能力測評過程性評價共分為自學評價、課堂綜合性評價、課外拓展學習評價,最后結合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給學生一個綜合的考評成績。
1.確定評價指標
(1)學生自學評價
①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后,可以結合英語自測題附帶的自我評價方法進行自我評分,標準分為四檔,即不及格、及格、良好與優秀。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學習。
②教師評價。高職應用英語教師分析學生課前測試的答卷情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進行了解,以這兩方面作為參考依據,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2)課堂綜合性評價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職應用英語教師角色已經轉變,是學生的指導者、輔助者與引導者。教師精心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拉近師生距離,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氛圍。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既能由學生單獨完成,也能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個體表現、小組表現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3)課外拓展學習評價
在課后,教師利用網絡平臺給學生分享一些拓展材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拓展內容。這一部分的學習效果也應納入教學測評中,并將測評結果計入學生的記錄,作為最終考核的一個依據,如此,也便于教師了解、把控學生的課外拓展學習。
(4)學習結果綜合測試
翻轉課堂的評價模式并不否定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而是在加強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綜合終結性評價,即通過學生平時成績的及時測評,再參考期末考試成績給學生一個更加科學、全面的考核結果。
2.翻轉課堂教學測評實例分析
根據以上四項評價指標分類,具體的評價內容又可以細分為:預習情況(課前學習情況,是否及時掌握預習材料)、學習態度(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習主動性(學習交流情況,與教師交流的頻率、次數、程度)、學習自主性(自主學習能力,是否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協作學習(能力協作探究,是否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中的任務)、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用語言處理問題的能力)。以《新技能英語2》Unit6中的Enjoy A Well-planned Trip(盡享完美旅行)為例,教學測評目標分為:①素質目標:學生分組合作,共同構思旅游計劃,以提高自身的合作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通過對旅游資源的選取,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②能力目標:預定機票和酒店(Book flights and hotels);制訂旅游計劃(Make a travel plan/an itinerary)。③知識目標:了解自助旅游的基本概念與出國旅游攻略查詢技巧;了解旅游計劃的格式及寫法(To learn how to get a well-planned trip)。
整個教學過程的測評應將課前、課中、課后的考核結合期末考試進行綜合評價,具體考核標準見下表。
結 語
建立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的關鍵是制訂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評估指標,要側重于指標的彈性化與個性化。除此之外,還應與高職教育規律相吻合,凸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與特色,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評價主體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深挖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的功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應用英語能力測評模式的研究與發展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李成嚴、高峻、唐遠新等:《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計算機教育》2015年第11期,第100-103頁。
[2]李一楠:《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之個案研究》,學位論文,西華師范大學,2017。
[3]曾愛華:《英語翻轉課堂:模式、評價及優化》,《大學教育科學》2016年第1期,第56-62頁。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