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影響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史學觀念,尤其是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史觀,強化學生的環保觀念。

一、提高歷史教師素質

生態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離不開歷史教師的努力,更為關鍵的是歷史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豐富的生態史學知識,并且認識到這一知識體系對于推動歷史教學發展以及學生生態史觀建立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認真地學習和吸收與生態史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為學生生態史觀的形成提供全面的指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歷史教師要認真閱讀有關生態史學的書籍,從書籍中獲取豐富的知識養料,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學術討論活動中,從前沿的歷史知識中獲取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完善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歷史教師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歷史學科知識,掌握歷史和其他科目之間的關聯,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用不斷的學習和充電來實現對學生生態史觀的培養。

二、創新歷史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在生態史觀的運用以及滲透過程中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革新歷史教學方法,采用討論以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也能夠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教學工業革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工業革命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鼓勵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法為學生營造相關的歷史情境,鼓勵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分析案例,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生態史觀,形成正確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觀念。

三、發揮學科綜合作用

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具有豐富的關聯性,利用學科之間的聯系來展開歷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信息敏感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有意識地接受和正確地認識生態史觀。通過對高考中歷史考查內容的分析發現,時政熱點是目前歷史命題的主流以及方向,而這其中關于生態環境的問題占有極大的比重,而且這一比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關于資源環境的問題更是集中。對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歷史學科和其他關聯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如將歷史和地理學科整合起來,更加細致全面地對環境和資源問題進行分析和整理,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生態文明對于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教師除了要關注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外,還要加強對時政熱點的關注,搜集相關的時政熱點資料,并將從中獲得的多樣化信息進行整理和綜合,構建完整的歷史綜合知識體系。在課上以及課后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交流生態文明以及生態史學相關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敏感性,引導學生樹立生態史觀。

四、長期滲透生態史觀

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一教學任務的艱巨性,將生態史觀的滲透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任務以及系統性工程,全面地理解和學習關于生態史學的知識,同時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踐行生態史觀的相關內容。要在教學中滲透生態史觀,歷史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還需要運用一定的策略,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實踐當中進行總結和反思,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能力培養需要來綜合選擇。例如,教師可以在每節歷史課后為學生提供一個生態史學的案例,針對案例中的重點問題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并在下節課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生態史觀的形成,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史學素養。

生態史觀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關系到學生史觀的形成,也影響到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予以高度重視,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

作者單位 山東省墾利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