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作者:徐丹悅
發布時間:2019-04-18 09:40: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于學生的成長過程而言,培養其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學科核心素養和每一個文化領域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該項素養不單只是存在于化學學科,其同樣可以通過化學學科思維解決數學、物理和生物等學科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文科學科而言,理科思維更能輕易解決大部分學科問題。因此,培養高中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一、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新課程改革倡導課程教學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主要是結合學科的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以此生成該學科的明顯特點,借此作為基本知識、技能、品質與經驗之間的融合基礎。但是它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疊加,而是需要在其中加入個體的主觀意識,促使其形成思考模式。對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而言,表現在化學學科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求,化學知識向化學能力的轉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主要從宏觀觀察與微觀探索、科研與創新、科研精神與社會責任三大方面構建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第一,宏觀觀察與微觀探索指的是學會從多個層次了解物質的多樣性,并對其進行分類。第二,科研與創新指的是在實踐層面上鼓勵創新,對現象進行觀察,得出結論并驗證的過程,可稱作科學探究。學生在觀察化學現象時知曉研究目的,并對其擬定實驗方案,最后通過實驗結合自身觀點得出驗證結論。第三,科研精神與社會責任指的是在學習化學學科的同時力求獲取更高層次的價值內容。
二、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
大部分學校都以傳統應試教育下獲取的分數來評價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對于化學課堂教學而言,化學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未能顧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對于化學教師和學校而言,都需要轉變教育和教學的理念。化學教學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之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考能力等。第一,教師的教學理念中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點培養其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全面獲取學生的需求之外,還要對教材進行精讀,對教材內容進行詳細分析與鉆研。教師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可有效根據其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同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價值觀取向進行正確引導,進而促使其學會創新和思考。第二,教師要不斷探究學科的實質,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習不只是為了獲取高分,而是為自己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建立以重點和難點知識為主的系統知識框架。第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對于高中化學教學方法而言,其基礎是教學法,同時還需重點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被課堂所吸引和感染。
2.重視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化學學科主要以實驗作為推理基礎,分析相關知識。所以對于教師的教學過程而言,應格外關注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學會思考、探索、獲取、動手和創新。第一,教師應該明確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對于化學學習而言,化學實驗意義重大,此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切勿將其流于形式。第二,教師應對實驗主題和開展過程進行細致化設計。教師要明確實驗主題,在此基礎上結合重要知識點,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教師要對實驗進行精心設計,促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實驗教學。教師在此過程中需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開放性思維展開實驗思考,同時激勵學生勇敢創新。第三,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實驗過程,在交流、互動的同時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通過化學學習構建優質化學模型,借此緊密聯系后續的化學學習過程。對于實驗操作而言,學生可獲取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進而激發起學習興趣。此類實驗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老師在實驗過程中要正確指引,更要對學生實施監督,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陰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