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的課總是感覺有魔力,很多我們原本不會做的題,只要他一畫圖,我們突然就都會了。”雷陽說,“他畫圖很厲害,特別是畫圓的時候,小拇指按在黑板上,用大拇指和食指壓著粉筆,轉一圈就畫好了,非常完美,就和圓規畫出來的一模一樣。”

陳學良在給九年級學生作數學中考報告

雷陽口中的“陳老師”是西安市臨潼區鐵爐初級中學(以下簡稱“鐵爐初中”)九年級數學教師和年級組長陳學良。鐵爐初中是一所偏遠的寄宿制農村初中,近年由于中考質量大幅度提升,一時聲名鵲起,該校生源主要是來自周邊鄉鎮和城區。“這其實沒有啥‘秘密’,就是因為我們老師能吃苦耐勞。”談起學校近年的變化,老師們紛紛說。

陳學良作為這支教師隊伍中的領頭羊,他扎根農村教育26載,2017年榮獲“西安市優秀鄉村教師”稱號。

回報家鄉

“我家在臨潼小金,我就是山上的娃。”面前的陳學良皮膚黝黑,身材微胖。1973年,陳學良出生在貧苦的山區家庭。上初三時,班主任老師經常給他們說,山區比較貧窮,要改變落后面貌,光靠個別人是不行的,必須要培養一代又一代人。從那個時候,陳學良就立志當老師,這樣可以培養一批又一批人,改變家鄉面貌。高中畢業時,他毅然選擇報考小教專業。

1993年7月,陳學良畢業回到母校——臨潼區小金初級中學工作。一開始,學校安排陳學良教初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并且兼任班主任,這對于剛參加工作的陳學良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摸索出語文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后來學校又安排他教初三數學課,同時擔任一個班班主任,并且還兼初二物理教學,任務繁重,他從未有過半點怨言,而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在小金初級中學工作17年后,2010年3月由于撤點并校,陳學良來到鐵爐初中,學生來自小金山和鐵爐塬,要24小時在校學習生活。

有“魔法”的老師

每天早上起床鈴還沒響,陳學良就已經起床,站在學校迎接師生,在班

挽回不了的。寄宿制學校的老師們,每周日晚都要返校,陳學良都是第一個到校。他一直說,只要學生到,老師就要到。

他經常會被學生堵在教學樓、樓梯道、宿舍門口、辦公室里答疑解惑。令九四班的周晉浩記憶深刻的是,一次晚上十一點,他去陳老師房間問題的時候,陳老師還沒睡。“我們都叫他‘數學泰斗’,所以總是喜歡向他請教。”周晉浩笑著說。

在平時集會的時候,陳學良會用自己和朋友的成功事例,結合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細心、用心、耐心指導孩子們。但凡學生心理方面受了挫折,受了刺激,陳學良會傾盡自己所學,給予學生心理上的干預和治療。有一次,一位性格內向的男同學突然要輟學,這在學生中引起很大震動。在多方勸說無望的情況下,孩子被送到陳學良手里。他先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的心理、愛好,然后做工作,最終讓學生打消了輟學的念頭。學生父母對陳學良感激不盡,老師都說陳學良有“魔法”。

不“刷題”的老師

“陳老師是個特別幽默的人,上課和我們開玩笑,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潑起來。”15歲的張若蘭說,“在生活、教學中,他有自己的想法,會以他獨特的方法教導我們。之前的數學老師總是讓我們刷題,而他就是放松式的,和同學之間交流得多,不是機械化的教學。”多年來,陳學良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形成了輕松活潑的教育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歡。他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人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課。對于數學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陳學良利用課余時間無償為他們補課,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

“在數學復課時,我告訴學生要把歷年的數學題研究著看,特別是非常好的、有難度的題就好像一部小說一樣,第一次看是啥味道,第二次看又有不同的層次了,第三次看角度又不一樣了,體會到出題人也費了心血,出這個題真正是智慧的結晶。”多年研究中考的陳學良說,學校管理有特色,把三個年級組相當于三個分校一樣去管理,這樣老師任務比較具體。另外,把上面精神傳達到學生身上,之前派老師參加了全省中考報告會、全市中考報告會,會議精神不僅傳給老師,還要給學生傳,是學校的亮點。

陳學良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對同一學科年輕老師進行引領指導。初三留一個,加上自己兩位老教師,從初二上來兩個數學老師,滾動式培養。他的“徒弟”李林峰說:“陳老師業務獨到,對青年老師業務栽培引導不少,幫助很多。班主任有啥問題都會找他。他年齡偏大,在做人做事方面對大家有引導性,大家都會找他。”

正是在許多“陳學良們”的努力下,鐵爐初中這所地處落后鄉鎮的農村寄宿制學校,近幾年中考一直名列前茅,受到社會關注。但愿這樣的農村學校越來越多,振興鄉村教育便大有希望。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