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指出: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一。教師應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書寫狀況加強指導,通過示范、比較、觀摩、展示等各種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加強寫字教學的趣味性。

部編新教材第一單元不再安排拼音學習,而是通過三字經、兒歌、韻語等多種形式在圖文對應中識記四十個最常用的漢字,目的是呵護孩子對漢字、母語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了“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等。課標中提出的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目標,重在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對漢字的美感意識、獨立識字意識,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都未形成,那么該如何培養他們呢?

一、示范為先,從易入手

在寫字教學中,老師的示范對學生學習寫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書本上的漢字,學生只能得到視覺上的感受,而只有在老師一筆一畫的示范中才能深切體會到漢字書寫的流程美,動態的生成美。視覺上的刺激是對學生寫字欲望的推動,通過示范,他們會懷著強烈的模仿心理和挑戰心理動手書寫。因此,要求老師示范書寫能起到激發學生動手書寫的作用。

《天地人》是識字的第一課,全課只有六個字,這六個字讓學生覺得并沒有陌生感,這樣也拉近了漢字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字形進行講解,讓學生在第一節語文課上就不怕寫字,并以此愛上寫字。

二、立好標準,規范為重

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是寫好漢字的基礎,必須嚴格規范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從學生第一次握筆到第一個基本筆畫的書寫,再到一個完整漢字的書寫,都要做到姿勢正確,握筆規范。因此,寫字的第一步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習慣,身體要做到頭正、肩平、身直、臂彎、足安,以此來規范學生的書寫,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寫字起步。而對于一些書寫習慣不好的學生,則要時常提醒,嚴格要求,避免不良習慣對學生造成影響。

三、榜樣帶頭,熟能生巧

有位教育家說過:“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藥,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對年長或同齡同學技藝的熱愛,就是火星。”典范就是足以點燃每個學生寫字欲望的火星,每一顆火星都要促成燎原之勢。老師的示范是對學生書寫習慣的激發,學生自己書寫的成功則是對書寫信心的培養。

在寫字教學中對書寫正確、美觀的同學要大力表揚和鼓勵,加強學生寫字信心的同時,對其他同學也是一個激勵和促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讓他們在發現過程中,體現勞動的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寫字重在形成習慣、運筆習慣、收筆習慣等都是在不斷練習中形成的。加強練習可以在不斷書寫中掌握一般的書寫規律,不斷形成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對漢字形體美的認識。

在教學中,還應注意的問題是要加強練習,但不能機械練習。加強練習可以增強寫字的穩定性,但不能機械重復地練習,這樣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其次,示范為先,但不能一味講解。寫字之前,教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枯燥地講解寫字的要點,要將每一個生字人文化,賦予每一個漢字特有的氣質和內涵,讓每一個生字在老師的示范和講解中生動起來,猶如一幅美妙的圖畫,深深印在學生的心中。

教師在寫字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每一個漢字的書寫都當作是創作一幅美妙的圖畫,這是對漢字結構的鞏固,也是對漢字形體美的認識。將每一次對漢字地講解都當作一次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內心深處形成主動識字的愿望,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漢字為窗,才能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時代傳承人。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宣城市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