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源就是以文化為根基拓寬學生生命的寬度和厚度,讓學生在學習的旅途中自我鍛造,深悟生活的斑斕,實現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厚度及生命的高度的和諧統一,最終增加生命的亮度。而生命教育是一種脫俗破規的教育,涵蓋了人的成長歷程、人性發展和價值趨向。它立足于生命經營管理,讓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凸顯自己的生命價值,讓有限的生命在社會共生圈里綻放七彩光芒。生命在場,就是借助文本載體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進行生命的對話,拓展和提升學生的生命境界,讓學生擺脫物質的束縛,在有限的時間段內,讓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輝,留下花團錦簇的瞬間,讓大千世界感知到生命智慧的存在。

教育只有生命在場,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才會體現生命的本源,學生的靈性和生命的鮮活性才會一覽無余。

一、師生共同體悟作者的歡喜悲憤

語文文本教學與生命教育息息相關,每篇文本都是一個鮮活生命隱性或顯性的訴說,學習文本就是透視和體悟生命的過程。

如魯迅作品《藥》描述了華小栓之死和夏瑜之逝,魯迅使用雙線結構一明一暗展開敘述,文本平實的語言文字呈現了栩栩如生的場景,每個學生靜心融入成為場景中的配角或看客,與作者一起同悲同憤,鞭笞以華老拴為代表的民眾的麻木不仁、愚昧落后,嘔歌堅守信念、以天下為己任、救民于水火的革命者夏瑜的高尚與無私。學生憤怒的火苗與蒼天同憫英雄的淚水交織在一起,共同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社會民眾的愚昧無知。文中作者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折射出追求生命寬度、厚度和亮度的人必將永留史冊。

二、生命在場,生命教育才能體現教育遺憾

富有靈性的課堂必須有生命在場,方能暴露出生命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遺憾,而遺憾的課堂重新反思和二次建構,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減少遺憾。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各有千秋,世間萬物因差異而七彩斑斕。中學語文課堂是幾十個鮮活生命的匯聚,每一張笑臉背后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每一個教學指令傳輸給學生,反饋的信息往往都會令我們驚訝不已,甚至讓我們束手無策或大跌眼鏡。例如,學習《曼谷的小象》時,我讓學生結合內容談自己想對阿玲說的一句話,大部分學生侃侃而談,要么阿玲善良,是我學習的榜樣;要么阿玲善解人意,是一位好姑娘。忽然讓你意想不到的回答刺破了和諧的課堂氣氛,張某同學發出異樣的回答:“我想對阿玲姑娘說,等我長大了,你嫁給我吧!”學生的回答雖然異樣,但也折射出純潔、善良的好姑娘,人皆愛之。我口言吾心,手寫吾感,這樣的語文課堂充分展現了學生深度思考、深度學習、自主學習的一面,但這樣課堂往往遺憾更多,學生課堂回答大部分超出課堂的預設,有的問題讓我的尷尬暴露無遺。但世間沒有十全十美,正是有無數次遺憾,我們才會在反思中自我成長、自我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完美的課堂教學。可見,遺憾也是生命教育中一種異樣的美。

三、生命在場,生命教育應順學而教

生命在場教育中,教師是學生的服務員,學生是顧客,學生需求什么,教師就要千方百計解決其需求,使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都能在不同程度得到滿足,這樣每一個小生命才不會淪為語文知識的容器。生命在場的生命教育體現著一個個鮮活生命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生命教育不能完全被“三維目標”所束縛,其要以學情為基點,以學生情趣為依托,不斷切換場景,角色定位互換,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海洋的遨游者。時代變遷,社會進步,每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會因年齡、地域、智商、情趣等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應順應學生實際而進行教學。同為八年級學生,但城市與農村的學生在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情感豐富程度等存在差別;同班級男女之間,同性之間更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我們的生命教育,要全面了解學生,依托學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不斷調控教學節奏,讓每一個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返璞歸真,透露出自身的靈性和悟性,都能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方面深受其益。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之路充滿著數不清的艱難與困苦,讓生命在語文課堂上充滿鮮活的靈性必將任重道遠,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懈努力方能構筑起生命在場的全人教育,只有讓每一節語文課都充滿生命活力,每一個學生都充滿對生命的感動,唯有如此你才會因生命在場而激情無限。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板橋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