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生涯初始階段的教學重點。二年級語文課本既是閱讀教學的教材,也是識字教學的教材,二年級的閱讀教學要以識字教學為中心。在隨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三個意識”。

一、培養學生有序分類的意識

人教版語文教材對于生字的展示總是按照生字在課文中的順序來的,然后統一歸入到生字條中。這種有序的排列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快速查找,方便學生進行課文閱讀。但是,這種排列的順序也不一定是學生學習生字的最佳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生字的順序打亂,讓學生根據個人學習水平進行有序分類。不同的生字難易程度不同,有些生字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遇到的,見的次數越多自然也就對其越熟悉,學習起來就更加輕松,而有些生字雖然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接觸比較少,接受起來就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序分類。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傳統節日》這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貼、舟、敬、團、鬧、街、艾、轉、熱”九個生字中“舟、團、艾”這三個對于學生而言相對比較熟悉,學習起來會更加輕松,而“貼、敬、鬧、街、轉、熱”這六個生字對于學生來說就比較陌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在對生字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那六個比較難的生字上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對生字的結構及意義進行分解。比如,“貼”這個生字,教師可以將其拆分成“貝”和“占”兩個字,使生字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二、培養學生合理運用生字的意識

培養學生隨文識字能力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將學習到的生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對生字進行組詞和造句,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字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巨大魅力。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中國美食》這篇課文中,“燒、烤、肉、蛋、飯、茄、鴨、雞、炒”這九個生字都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單獨解釋生字的意思對于學生學習漢字幫助不大,但是教師如果將這些生字組成詞語或句子,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可以將這些生字組詞成“燒火、烤肉、蛋炒飯、茄子、小黃鴨、公雞”等,還可以造句“我很喜歡吃燒烤”“池塘里的小黃鴨真可愛”等,生字瞬間就變得生動具體起來,學生對這些生字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所以,面對比較枯燥的生字,教師應根據生字組詞、造句,將生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有意義。

三、培養學生經常復習生字的意識

人的記憶遺忘規律總是先快后慢,尤其是在記憶之后的兩天內,這段時間記憶的遺忘率高達72%。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更容易遺忘。所以,針對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教師需要多加注意這一問題,需要培養學生課后對生字進行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不斷復習鞏固,以達到加深印象與永久記憶的效果。

例如,在《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篇課文的九個生字中,“堆”這個生字學生第一次遇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對這個生字進行側重講解,并且多創造機會讓這個生字反復出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這個生字造句,“臺燈旁邊是一堆書”“風把雪吹到墻邊堆積起來”“他在雪地里堆了一個雪人”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反復鍛煉,不斷強化了對這個生字的記憶。

總之,“隨文識字法”教學使語文生字教學不再局限于字詞的意思解析,而是讓學生對生字的內涵有深刻理解,強化了學生對生字的運用能力,讓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在隨文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善于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識字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