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記敘文是最常見的文體,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但有許多學生在寫記敘文時,沒有完全掌握記敘順序,以致記敘文寫得很亂。敘述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方式有好幾種,筆者在此談以下幾種。

順敘,就是按照事物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先后進行敘述的一種方式。它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法。例如,鄧友梅的《在懸崖上》中的技術員“我”對同寢室的人談自己的戀愛生活,就是用了順敘的方法。他從自己與女會計的第一次接觸談起。“我”剛踏上工作崗位,第一次報銷路費時,認識了這個女會計,她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后來我們相愛了,結婚了,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設計院新分來一位年輕姑娘叫加麗亞,闖進了“我”的生活。當“我”向愛情的“懸崖”走去時,同志們批評幫助了“我”,領導教育了“我”。妻子被迫主動提出離婚后,“我”立即跑去向加麗亞求愛,誰知意外地遭到了拒絕。在現實面前碰壁之后,“我”才冷靜下來。妻離家出走時的那封長信,更使“我”無地自容。后來,“為了重建我們的愛情,兩人也還費了好大力氣”。這完全是順敘。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也就完了。

順敘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敘事眉目清楚,條理分明,情節發展過程有頭有尾。不過,這種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作者不善于駕馭材料,剪裁不當,就容易出現羅列、平鋪直敘的毛病。特別是有些事件人多事雜,發展過程又拉得很長,如果還是按順敘來寫,就很難做到緊湊與引人入勝。遇到此情況,最好是采取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后發生的最關鍵、最精彩、最激動人心的提到開頭寫,然后才接著敘述事情的始末。它不是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的。例如,孔捷生的《姻緣》就把事情的結局放到作品的開頭去寫。“今年春節, 我和歸僑青年伍國梁結婚了。俗話說‘好事多磨’。要說咱們這姻緣,可真有不少波折呢!”在用一句話交代了事情的結果后,就用“要說咱們這姻緣,可真有不少波折呢”承上啟下,把倒敘部分的起止點交代清楚了,接著才敘述“我”和“國梁”的戀愛經過有些什么波折,自然給讀者造成了懸念,引起讀者去追根溯源的興趣,從而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運用倒敘,要注意把倒敘部分的起止點交代清楚。從“倒”到“順”的界線要分明,過渡銜接要自然。

插敘就是為了使文章或作品的內容表達得更充分、更突出,常常在順敘的過程中,將敘述對象暫時中斷,而將與中心內容有關的事件插入進去的敘述方式。如夏衍的名作《包身工》中,當敘述完包身工的居住情況后,就專門插入一段介紹包身工來源的文字。通過這些文字讀者就明白了“包身工”是怎樣被欺騙賣身來做工的,從而揭露了產生包身工制度的社會根源。插敘完后,再把筆鋒回轉到中心事件的敘述上去。

插敘運用的好處是,能彌補單憑順敘交代不清楚的內容,更完整地反映出事件的發展情況,還能使文章富于變化,曲折有致,更具藝術感染力,更加能突出主題思想。但是插敘也不可亂用,因為所插入的內容對全文來講,畢竟只是一個片段,并不是文章的主要情節,所以切不可喧賓奪主。如果內容本身較簡單,事情及人物活動范圍又小,不用插敘也能很好地表現主題,就不必用。否則,文章反而顯得龐雜、冗贅。

補敘,就是指在敘述過程中,對有些之前沒有交代情楚的事情或人物情況進行補充敘述。例如,《挺進報》(節選自《在烈火中永生》)一文,作者寫到陳然在獄中恢復了地下刊物《挺進報》后便很快得到黨組織的指示,在《挺進報》上不要寫“刊頭”,要堅持寫仿宋字。但此刻作者并沒明確點出這指示是誰發出的,直到敘述到國民黨特務鑒別《挺進報》的字跡,斷定那張紙條是“許曉軒寫的”之后,作者才用補敘的方式寫出許曉軒同志是獄中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指示陳然不許寫“刊頭”,要堅持寫仿宋字,以防萬一。這些補充說明的文字,對黨組織暗中關心陳然工作的情況作了交代,使讀者更加了解《挺進報》的不易與重要性。

追敘,就是用追憶過去的手法,回顧先前發生的事。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的“我”,當聽到母親提到閏土時,一下就回想起自己兒時同閏土的交往。這是追敘。因為這些兒時的往事,并非這次“我”回故鄉時的見聞,而是先前發生的事。追憶了這些事,閏土的形象就更完整了。追敘的情況同敘述中心事件的時間順序有關聯,因此,其前后常用過渡的語句或段與中心事件相銜接。

總之,以上幾種敘述方法,在一篇文章里并不是單一使用的,可以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靈活掌握,穿插運用。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以上幾種常用的敘述方式,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中提高敘述能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秦安縣郭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