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情在細微處
作者:鄭大華
發布時間:2019-04-15 10:35: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老師一個不經意的行為或一句話,將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要在長遠處著眼,更要在細微處著手,把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為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真心關愛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他是最關愛的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性格各異,興趣愛好不同,有聽話乖巧的,也有調皮搗蛋的,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比較差的,老師自然對每個學生寄予的希望和要求也不同。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要求,是因材施教的具體要求,是符合教育規律的。但給予每個學生的愛應該是公平的,特別是學困生或問題學生,要多鼓勵和激勵,讓這些學生認識到:“雖然學習差或問題較多,但老師是最關心我的”,讓其感受到溫暖,從而陽光自信地生活、學習、成長。
注重課堂教學細節,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感
中小學生主要的學習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課堂上的興趣、情感、態度、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和智力的發展。學生能不能在課堂上受到老師的關注非常重要。在教學實踐中,凡是老師經常關注的學生,進步都很快,而被忽視甚至冷落的學生往往成了問題學生。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關注每一個細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細微之處,在細微的關注中彰顯教育的真諦。如課堂提問時,有的老師只提問優秀學生,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很少提問,導致這些學生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在老師心目中可有可無,常常被冷落。久而久之,學習動力越來越不足,成績自然也越來越差。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心中要有所有學生,而且在教學行為上要表現出對每個學生的關懷和熱愛,盡可能地與更多的學生交流,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溫曖的表情,都會讓學生感覺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都會激發起學生的滿腔熱情,增添無限的學習動力。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課堂上老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適時的提醒、適當的展示交流、恰到好處的表揚激勵和切合實際的要求,是激發動力最好的教育方法。
寫好作業評語,搭建師生及時溝通渠道
我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體會到,作業是師生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有效平臺。學校中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授課,加之學科多,幾乎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師生交流往往存在時間沖突。要解決這一矛盾,借用作業進行交流是很好的途徑,老師把想說給學生聽的話及時記錄在作業上,對進步的學生及時鼓勵,對有所退步的學生及時提醒,對于學習方法進行簡要指導。同時,老師要做好作業評判標記,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作業評改中要慎用叉號,用波浪線畫出錯誤,輔之感嘆號、問號及提示性答案,對于獨到見解和個性化答案,老師可寫點感嘆性、贊揚性的文字或笑臉等其他標記予以激勵。爭取做到每周每個學生作業中老師至少能有一次激勵性的評語或近期學習情況的點評。長此以往,作業就成了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紐帶,學生時時受激勵,天天增動力,自然會帶著成功的喜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投入到學習之中。
用智慧的眼光發現學生的真善美,包容學生的小錯誤
兒童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向往美好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學習基礎、智力因素等不同,導致學生性格、習慣、愛好、興趣、學習能力等有所差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然而,我們有些老師只是喜歡聽話的、溫順的、學習好的學生,對這些學生的任何缺點都能包容;而對個性強、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看到的盡是缺點,要求更加苛刻,容不了丁點錯誤,訓斥、挖苦、諷刺、打擊、不聞不問時常發生,導致這些學生體驗不到學校學習生活的樂趣,享受不到師生情的溫暖,看不見成功的希望和曙光。時間長了,他們就會不思進取,破罐子破摔,就會成了真正的問題學生。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用放大鏡觀察學生的真善美,學會戴著彩色眼鏡看待五彩繽紛的學生,發現閃光點及時鼓勵,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使他們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 陜西省柞水縣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