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項目學習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GH17B052)階段性研究成果。

規劃設計是指對項目進行具體的規劃或總體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在進行項目學習的規劃設計時,首先要從整體出發,在預期目標、發展方向、控制指標等方面進行前期規劃,其次要細化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有效的預設,完善設計方案。

一、 項目學習規劃設計步驟

(一)項目任務設計

項目學習包含了知識學習、技能培養等一系列學習目標。因此,項目學習任務要圍繞教學模塊進行設計。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分析、設計項目,幫助學生明晰完成項目需要學習哪些知識、要達到何種能力水平。

(二)項目資源開發

1. 考慮項目整體,開發學習資源

在充分考慮項目整體設計的基礎上,教師要建設支持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掌握與操作技術相關的視頻類資源及對學習過程進行明確指導的文本類資源,給學生提供學習參考的軟件類資源。

2.結合學情需要,選擇學習工具

學習工具分為三類,交流討論的工具,如QQ、微信等;信息存儲類的工具,如教學網站、QQ微云等;記錄、評價學習過程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應用軟件,如思維導圖、問卷星、PPT等。

(三)學習策略設計

項目學習通常綜合使用多種學習策略,主要如下:

1.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感同身受地思考如何完成“工作”。

2.梳理知識與技能,錄制微視頻,提供“學習支架”,解決學生差異性問題。

3.設計具有引導性、示范性的學習成果樣例,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

4.設計學習日志表,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與步驟,教師通過查閱學生學習日志獲取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反饋及解決。

需要說明的是,學生建立起牢固的知識基礎,是完成項目學習的必要條件。尤其是概念性的基礎知識內容,可以通過傳統的講解、演示等教學方法展開,避免學生的無效探究。

(四)學習過程設計

1.在開展項目學習活動前,學生要了解項目學習的方式、過程及特點。

2.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模塊要求,教師確立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3.根據項目學習目標,各小組通過頭腦風暴,討論預期成果。

4.組長分解項目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人,并形成項目學習計劃書。

5.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達到知識的內化吸收以及遷移,并完成個人工作。

(五)項目評價設計

評價在項目學習實施過程中發揮著導向、監督和指導作用。具體如下:

1.過程性評價

學生每節課填寫學習日志,從學習效果、問題解決、合作學習、作業完成、學習感受等方面對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小組長填寫小組評價表,評價指標主要有知識掌握、合作精神、工作態度等。

2.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由三部分組成,終結性測試成績、成果展示及答辯、成果報告。

測試題主要從基礎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四個方面命題,旨在通過測試考查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整體學習情況。

學習成果匯報既是學生對學習成果的展示匯報,也是對學習過程的反思、總結與展望。在成果展示課上,學生通過作品演示及介紹,將內化的知識可視化表現出來,并形成學習成果報告。

二、教學思考

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都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形式。而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過程,是基于真實情景的學習環境下,以問題的解決為導向,開展方案設計、小組合作、新知學習、實踐探索等一系列完整而有序的學習活動,有效提升學生對信息問題的敏感性、對知識學習的掌控力、對問題求解的思考性。教師和學生從項目學習的設計到教學過程的實施,承擔著不同的角色責任,共同完成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是項目設計者和實施者,真正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和咨詢者,既是指導教師,又是助學伙伴。通過學習目標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推動學生自主思維,在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

本文通過基于項目學習視角的教學規劃設計,力求能夠把握住項目學習的本質,有效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蓮湖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