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最大的魅力,是在時光的淘洗中,一直有人欣賞,有人仰望。

我真算不上電影迷,但看完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依然沉醉在天空之城里。故事的主人公仍舊是兩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講述的是少女希達和少年巴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人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歷險經歷。天空之城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前半部是寫前往拉普達途中的處處驚險,后半部是寫到達拉普達的冒險刺激,而在這中間,穿插了巴魯對希達的告白,為這部動畫電影增添了一份真摯而厚重的愛情支撐。

整部電影以動畫開場,構圖簡單,黑白照片般的畫面,簡潔地呈現出天空之城的歷史。正因為工業革命之后,人們努力制造出飛行船和飛機,讓一整座城堡和島嶼飄浮在天空,拉普達的人民驕傲地在天空中生活。當遭遇氣候變遷,天空之城殞落,幸存的人們從殘骸中走出來,再一次走在地面上,他們才深深領悟:人要把根扎在土壤里,離開土壤,就難以生存。

飛速發展的科技不僅提升了人類的物質水平,而且改變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很喜歡宮導出乎意料的大膽想象和設計思路,充分發揮了先進科技帶給電影藝術的創新,他用一部部驚人之作為人類的幸福生活錦上添花。在電影逐漸走進尋常百姓生活的今天,人們對好電影的渴望愈加強烈。

《天空之城》是宮導當之無愧的又一部佳作。憑借著畫面美和主題美,留給無數觀眾美的享受和美的憧憬,讓一代代人在《天空之城》里渴望自己的“天空之城”,并幻想著找到自己的“天空之城”。

電影從天空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伴隨著烏云和閃電,一艘龐大的飛行器從天空之城飄降地面,從那里走出成群結隊的人們,投入到大地的懷抱中,柔風輕撫著大地。旨在說明,不管人類科技多發達,多先進,都不能離開大地的主宰。當廣袤的綠色草原上,又出現了一架簡陋的風車,旁邊站著一個提著竹籃的小女孩——希達,和風緩緩地撥動著風車,也輕輕地舞動著希達的衣裙,如一幅靜謐、溫馨、絢麗的銅版畫,那個女孩正是被天空之城僅存的大樹樹根所救的人——希達,還有巴魯,他們的幸福正是得益于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

電影里,宮導賦予“天空之城”豐富的內涵。面對復雜的人群,他們上演著各自的好戲。在商人眼里,他是財富;在權貴眼里,他是權力;在仁者眼里,他是責任;在愛人眼里,他是心中最愛的那個人。每個人都在自己所執著選擇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努力追尋著。

我所理解的“天空之城”,無疑是人類一種美好的象征和想象,吸引每個人為之努力。那是高不可攀的巔峰,那是人類仰望的高空,亦是人類幻想的神秘佳境。人類要抵達這樣的天空之城,隨時都會面臨種種困難,就必須學會勇敢。

欲望太多的人,會走上彎路或岔路,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會把根扎在大地上,與善同行。電影里,穆斯卡想稱霸世界,軍隊想奪取天空之城的財富,外表粗暴的空中海盜家族,他們的內心和希達、巴魯一樣善良。正是因為善良的凝聚力,驅使他們彼此幫助,終于逃脫了穆斯卡和軍隊的魔爪,邪惡和助紂為虐的武器,同時化為大氣層的火球墜入云海。而拉普達漂在空中的巨大飛行石結晶,載著拉普達的生命之樹,上升到天空的盡頭,最終他們返回地球,回到自己熱愛的家鄉,把根深深扎在大地上。

電影利用隱喻的手法,暗示要把根扎在大地上,才可以實現“人與大地共生”。在希達陷入困境時,她想起了《肯得亞山谷》之歌,她深情地朗誦:“根要札在土壤里,和風兒一起生存,與種子一起過冬,與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了多么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著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這看似是希達說給穆斯卡的話,其實是宮崎駿想告訴人類的心里話:無論拉普達有多先進的武器,多能戰斗的機器人,只要離開了大地,離開了土壤,也不能長久生存。

把根扎在大地上,是這部電影主題之美,也是宮導對人類的警醒。天空之城永遠只是人類的想象,是想象的圣地,只有人與大地在地球上共生,才能過著正常的生活。要想過正常的生活,就要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把根扎在土壤里,世界才會和諧美好,天空之城才不會消亡。

這些道理看似很簡單,但很多年輕人都需要親身體會,只有體會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長者說過一百次,他們也一百零一次的未必接受和認可。在電影里面,希達親眼目睹了拉普達驚人的科技和殘破的廢墟后,才真正理解了拉普達為什么會滅亡。礦砊里可愛的老爺爺,早已告誡希達飛行石神奇的力量,雖然能給人帶來好運,也可能會給人帶來不幸。而希達的老奶奶,在教導她念光明蘇醒的咒語時,也教導了她絕對不能用毀滅的咒語,原因是為了賦予好的咒語力量,就一定得知道不好的咒語之危害。

事實上,希達還是沒有聽進去。希達使用咒語,使得機器人為了保護她而蘇醒。穆斯卡使用咒語,讓拉普達大量冬眠的機器人為了摧毀而蘇醒。在拉普達七百年的廢墟之后,這些機器人成為拉普達先進科技最生動的象征。這些長手長腳、眼睛一大一小的機器人,是不會思考科技的力量,只會依照既定的程式運行。科技是人類發明的,必將為人類服務,被人類所控制。

電影里,宮崎駿高明的是巧妙地賦予了這些機器人感動人心的力量。在軍事堡壘中蘇醒的機器人,讓我們和軍隊一樣,首次見識到拉普達無限強大的力量,而它如同中世紀英勇的騎士一般,守護公主直到最后一刻,讓我們無比感動。此時此刻,人類的思維一定會和希達不謀而合,從恐懼之中覺醒,惋惜,感動,被忠貞的機器人所折服。機器人畢竟只是被動的機械,無所謂好壞,這一切都緣于創造者的意志,或者說操縱在誰的手里。最后,當從拉普達宮殿中蘇醒的大量機器人士兵,只是盲目地進行破壞時,宮崎駿再次提醒我們,科技本身是把雙刃劍,很有用,但它不分善惡,有時也很危險。

人類每天都在為“天空之城”而奔跑,科技為“天空之城”提供了諸多便利,有時也在毀滅人類生存的潔凈天空。就像這些機器人,只有掌控在善良者手里,才不會傷害到地球和人類,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每個人只要把根扎在大地上,總有機會抵達自己理想的“天空之城”。孔子在儒家經典里構建了“天空之城”,牛頓在萬有引力里構建了“天空之城”,愛迪生在電燈區域里構建了“天空之城”,瓦特在蒸汽機里構建了“天空之城”,安徒生在童話世界里構建了“天空之城”,宮崎駿在動畫王國里構建了“天空之城”……

是啊,《天空之城》正是把根扎在土壤里,才有了強大的生命力。人類總是渴望理想的“天空之城”,它一定會保護我們共生的地球,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并推動人類與地球的親密發展。

愿每個人都可以早日抵達自己理想的“天空之城”。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