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照亮鄉村教師成長之路
作者:丁洪剛
發布時間:2019-04-10 14:49:11 來源:教師報
三月的古城西安,風和日麗,姹紫嫣紅。
3月26日,來自陜西省“國培計劃(2018)”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近三百位教師齊聚一堂,總結交流中國教師研修網(以下簡稱“研修網”)承擔的陜西十四個項目區縣兩年來所取得的成果。
鄉村教師興,則鄉村教育興。鄉村教師的發展歷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帶著這些關注,記者走進鄉村教師和管理員,在他們的講訴中感受國培的力量和溫度。
點燃年輕教師探索的欲望
30歲的魚亞強,是陜西省長武縣冉店九年制學校小學語文二坊坊主。2017年開始,他連續兩年參加了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學習。
他說,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鄧愛華老師的一次說課,內容是五年級下冊《清平樂》。他用手機把全過程錄制下來,回去之后反復琢磨,并且翻閱了大量資料,將鄧愛華老師這一套教學方式,融入到自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中,消除了孩子們對古詩詞的畏懼感。同時,他又把古詩文教學升華了一下,提煉出了“古詩文教學五步法”。用這一方法他參加了國家級的比賽,捧回了二等獎。
魚亞強告訴記者,農村學校老師走出去的機會太少了,接觸新理念太少了,而近兩年通過國培培養了很多老師。
“獨行快,眾行遠。”國培網絡研修不僅為許多像魚亞強一樣的年輕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更點燃了工作坊其他教師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一起快速成長。
旬邑縣2018學前教育坊有59位教師,分別來自全縣12個教學單位。可當初為了聚齊這59位坊員,工作坊坊主穆彥好可沒少下功夫。坊里有老師年齡偏大,學習沒后勁,不愿意學,有空她就“忽悠”這些老師,最終讓這些“帥叔們”實現了“華麗變形”。
“叔啊,您到研修網來各方面知識都可以學到。過兩年您不是要看孫子了嗎?研修網上就有好多小孩教育方面的知識。”穆彥好這一“忽悠”,老同志就說知道了。穆彥好看到他們的猶豫,就繼續說:“老師,我都已經用您的號碼登錄了賬戶,已經激活了。您有啥不會的就給我打電話,您不學我就天天給您打電話……”
“我更愿意跳出教師這個圈去辦成一個事情,讓我的坊員感到我不是給他施加壓力,我不再只是勸他去學,我只告訴他們,你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她說。漸漸地,坊里年齡大的坊員和她成了忘年交,也逐漸開始學習了。個別聯系不上的坊員,她就和其他坊員一起找,總算把一坊人給找齊了。穆彥好帶領大家積極投身研修中,相關的網課和線下研修對坊員們工作和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
百花齊放滿園春
從一所項目校、一個工作坊到一個個項目縣,國培落地生根,兩年的培育,如今已是百花競放,枝繁葉茂。
紫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落后,學校分散廣,部分教學點地處偏遠,教學條件十分艱苦。“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教師們對培訓的需求是很大的。”紫陽縣國培縣級管理員趙亮激動地說,“能與國培相遇,這是我縣全體教師的福音,我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從申報成功以來,領導重視,教師歡喜,希望能借國培的東風享受到優質培訓資源。”
為此,紫陽縣立足實際設計實施思路,對全縣總體研修目標進行了分解,細化了目標任務,組建了成體系的管理團隊,通過案例示范引領、線下活動助推、精品研磨、簡訊交流等多項措施,促進項目落地生根。“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努力,我縣教師通過培訓,更新了教育理念,學會了在研課、磨課中優化設計,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氛圍,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水平。”趙亮說。
而對長武縣教研室萬華來說,國培來了,教師動起來了,這是她最切身的感受。
長武縣兩千多人參與國培網絡研修,各學段教師占全縣60%。“經過兩年參訓,教師對培訓產生了興趣,動起來了。”萬華說,有了國培這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老師們可以坐在一塊,參與名師定期舉行的講座,也可以去咸陽市參加聽課、評課,這讓老師們都開始喜歡鉆研了。
“2017年前很少有人來問我,這個課怎么上,因為對這些教師來說,只想著評個職稱就可以了。他們對教師成長、教師發展是模糊的,而現在變得清晰起來了。”魚亞強說。
兩年期的國培對很多區縣,很多老師來說意猶未盡,能看出他們對教師專業培訓的迫切、渴求。那么,在“后國培時代”如何助力教師成長呢?
研修網西北區域中心項目經理藍妍說,在“后國培時代”延伸服務方面,研修網會繼續給老師提供一些平臺、資源方面的支持,他們可以繼續登錄平臺去享用相應的資源。每周都有很多教研活動,可以給老師免費提供幫助,同學校教育教學緊密貼合。這是他們后續跟進式的服務,是教師繼續教育很專業的資源。另外,他們會和項目區縣繼續研究開展一些深入性的項目,看區縣近年的教師培訓規劃是什么、培訓什么樣的群體、內容,調研了解教師發展的需求、亟待關注的問題,采取分層培訓、不同崗位的培訓,有針對性地給出設計方案和培訓資源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