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裝飾繪畫是高校現代繪畫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寫實走向創意的重要途徑。筆者根據現代裝飾繪畫的特質,在教學中提出主體性、延續性和研究性三個關鍵詞,以此為探索、革新現代裝飾繪畫教學的關鍵點,轉變學生繪畫思維及依賴性,以理性研究和理論實踐努力創造一畫一世界的裝飾天地。

關鍵詞】現代裝飾繪畫 教學研究 繪畫語言

裝飾繪畫的歷史同人類文明一樣源遠流長,它是人類藝術中的綺美華章,在各民族的藝術中都有經典的呈現。現代裝飾繪畫更因其縱橫古今,連接東西,具有深廣的容納性和創新的自由性,成為現代藝術中表達形態最為多元的藝術形式。也正因為此,現代裝飾繪畫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被納入我國高校美術教育體系,其教學呈現出最為豐富、多樣的方向和形式。

現代裝飾繪畫多樣的教學方向和形式是當今藝術多元化發展的要求,是教育革新的進步,但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課時和生源質量所限,在實際教學中,人們常把裝飾繪畫當成一門技法課,看似多樣的教學實則以完成某種形式的裝飾作業為目的。不難看出,這只是相似或等同于一般的繪畫技法課程,不但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真正實踐這一課程的價值。

探尋現代裝飾繪畫教學的主旨應追本溯源,從裝飾繪畫的本質特點中尋找。現代裝飾繪畫除了具有傳統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演變上的繪畫特質之外,還有三個特質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其一,現代裝飾繪畫對繪畫的表現形式有更為理性的思考,其形式大于內容;其二,現代裝飾繪畫打破了繪畫甚至是美術表現形式的界限,沒有固定的程式技法,其觀念大于技法;其三,現代裝飾繪畫對人文、生命、生態、宏觀、微觀等的多維度、大跨度關注,表現出藝術家對人類的哲理思考和責任。教師應將這三個特質作為現代裝飾繪畫教學的切入點,以學生的主體性、繪畫的延續性和教學的研究性作為探索、革新現代裝飾繪畫教學的關鍵點,幫助學生提高藝術素養,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裝飾繪畫。

學生的主體性

當今,強烈的主體意識與個性化的表達不再是大師的專利,已成為現代藝術的主旋律,這個精神也應該成為現代裝飾繪畫教學的中心宗旨。而目前在現代裝飾繪畫教學中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在繪畫學習中的依賴性,主要體現在其對視覺及客觀物象的依賴上。高校美術教育從學生入學前的學習到入學后的基礎造型訓練,多是要求學生對客觀物像的造型(如形狀、色彩、比例、透視、空間、光影等)作客觀準確地描繪,重視的是技法的訓練,在提高和強化學生造型寫實能力的同時,也養成了學生科學的、準確的、客觀的觀察力和表現物象的方式和習慣。而現代裝飾繪畫教學中不提供模特、靜物,甚至不作表現和技法的限定,這對習慣于基礎造型教學的學生來說很不適應,他們沒有感到取消限制的自由,反而是茫然無措,“畫什么?”“怎么畫?”始終是學生糾結的兩個問題。與基礎教學課堂明顯不同,學生對此會冥思苦想,積極和同學探討,主動找教師談想法,談思路。當學生有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時,也就有了教與學的契機。

教師應及時抓住這個契機,改變基礎性、共性化的教學模式,以個性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對繪畫的認識及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起兩個觀念:第一,“我思故我在”;第二,“我畫故我在”。首先,幫助學生開啟對自我的探索,尋找自己和世界的關聯。這種關聯不單是物質化、視覺化的,而更多為主體對世界、對人文的認知、理解和情感,以客體豐富主體的內在感知。其次,引導學生關注世界,或是將情感、想象等轉化為藝術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突破專業、技法、程式的局限,創造自己個性化的表達形式。

繪畫的延續性

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主動性,但卻常常找不到思維的方向,這個原因一是因上述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一時不能適應;二是學生對現代裝飾繪畫創作中所要求的自我和創新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只有完全脫離傳統才是個性的獨創,才是現代化的表現。這樣的見解是割裂傳統的短見,會導致思考脫離現實,毫無根源。任何一種文化都要有其傳承,現代裝飾繪畫雖然強調自我、創新,且表現形式紛繁多樣,但它仍是人類文明中的一部分,其表現形式中的延續性凸顯了人類的傳承。

現代繪畫相較于傳統繪畫更重觀念而輕敘述,繪畫的題材不局限于一人一事,內涵更為深刻、廣闊,大到人類命運、人生真諦、文化哲學、宇宙時空,小到特殊群體、個體的生存狀態或人生體驗,都是現代繪畫關注的內容,一些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也會因某種觀念而呈現于同一畫面中。這使得在傳統繪畫中所表現的物象,成為現代繪畫中表達觀念的符號載體,這些符號包括具象符號、抽象符號、人文符號等。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運用了大量的具象符號,表達了畫家對戰爭的批判和對法西斯的控訴。克里姆特在創作中引入多樣的異域元素和裝飾紋樣,使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而他也成為象征主義裝飾大師。

傳統繪畫的傳承不僅僅是顯而易見的造型形象、構圖樣式,還有蘊藏于繪畫中的深刻哲理和審美情懷。當學生理解了現代繪畫中形象的符號,以及符號的象征性、隱喻性時,那么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方傳統繪畫中的一切形象以及審美意趣都可成為現代裝飾繪畫豐富的資源,可將其為己所用,納入創作之中。因此,對傳統的深入理解,就是創造的基礎。

教學的研究性

現代裝飾繪畫和傳統繪畫一脈相承,但二者的教學卻明顯相異。傳統繪畫學習客觀、科學的表現方法或某種既定的表現方式,偏重于技法、規則、程式的掌握。現代裝飾繪畫是主觀化、個性化的創造性藝術活動,所要摒棄的正是依樣模仿,不要求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表現手法,而要求學生理解、掌握繪畫語言的表現規則,并能積極主動地創新。為了更好地把握現代裝飾繪畫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方式,現代裝飾繪畫教學要改變傳統對于繪畫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應把以往的從臨摹到創作的單線教學,換為研究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從臨摹到創作的教學存在著學習的斷層。在單一的臨摹中,學生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創作時會有“畫什么?”“怎么畫?”的困惑。只有把教學回歸于對繪畫語言本體的研究上,才能更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思考的路徑和變化的契入點。

裝飾繪畫在現代哲學思潮的影響下取得了突破性發展。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革新,大量信息不斷豐富了現代繪畫的語言。而面對現代裝飾繪畫異彩紛呈的表現形式,學生常常是看花了眼,迷于表象,無所適從。筆者在教學中先將繪畫語言分類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再對學生開展適宜的訓練,讓其尋找自身想要創作的內容及方式,并付諸實踐。該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研究。

現代裝飾繪畫的語言劃分為物象造型、構圖、符號、色彩、材料等五種類型,它和學生所熟知的點、線、面、比例、結構、光影、色彩等基礎塑造型語言在性質和功能上有本質不同,裝飾繪畫語言具有主觀性、綜合性、表現性、象征性等性質。繪畫語言的綜合性越高,它的表現性就越強,相應要求畫家有更為自覺的主觀性。而象征性不僅使裝飾繪畫的語言有了更為深廣的內涵,也為畫家的主觀思考提供了廣闊空間,由此,繪畫的功能也就從客觀世界轉變為對主觀世界的表現。總體而言,現代裝飾繪畫的語言要求以形式化的方式表現物象,以形式美的法則和規律意象化地整合物象,在主觀關照中表達畫家的觀念、思想、情感。

現代裝飾繪畫語言的分類為學生繪畫語言的訓練帶來了明晰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大師的作品,分解、研究繪畫語言,抽取單項進行語言互換練習,并以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加以訓練。訓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構圖和物象造型的訓練。讓學生先抽離作品進行具體形象的構圖訓練,再進行拓展思維的物象變形訓練。第二階段是語言互換訓練,包括構圖與造型、裝飾符號與造型、構圖及色彩與造型的結合及互換訓練。通過這一系列的反復練習,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也幫助學生逐漸找到自己想畫的內容和表現方式,從而進入最后的創作階段。

在現代裝飾繪畫教學中,教師需要有堅持自我的勇氣和不斷實踐的毅力,努力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在現代裝飾繪畫實踐中的自覺。只有開啟自我,對已有的繪畫圖式進行另解或是超越,才能使現代裝飾繪畫成為一個真正具有開放性、發展性的繪畫形式。

參考文獻:

[1]吳風:《藝術符號美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2]趙天蔚:《裝飾藝術的魅力》,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

[3]大衛·布萊特:《裝飾新思維——視覺藝術中的愉悅與意識形態》,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4]李明偉:《裝飾繪畫》,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陜西寶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