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課堂評價功能 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
作者:米翠莉
發布時間:2019-03-25 10:24: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特點之一。探索科學的評價體系使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具實效。本文從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等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發揮評價功能,達到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的目的。
綜合實踐活動倡導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其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然而,現實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收效并不大,很多老師還是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自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以來,我和同事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就如何發揮評價功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充分發展學生個性進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觀念和做法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課堂正逐漸形成“滿園春色關不住”的可喜局面。因此我們應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強調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改進,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評價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泵”。
1.教師評價
首先,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和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其次,教師的評價應注意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廣大學生積極實踐、勇于創新。
2.學生自評
自評內容包括:(1)你是否一直對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2)你是否參加過活動主題的選擇?(3)你收集信息、資料的途徑有哪些?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7)本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8)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采用的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學生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對以上內容進行自評,完成后交給指導教師。
3.生生互評
學生互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首先,學生往往是站在同一個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其次,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對問題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實踐證明,生生互評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當然,有時學生的評價會比較費時,或者說不到“點”上,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運用這種評價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例如,在“制作年歷”這節綜合活動課中,設計了以下過程。
(1)小組合作制作年歷;
(2)小組展示制作的年歷,派代表說明制作方案和設計意圖;
(3)全班學生充分評價展示年歷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
教師在課堂中采用了生生互評的課堂評價方式,這種方式使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了,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精神。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性評價
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1.檔案袋評價
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數據、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作為小組評價的主要依據。
2.日常觀察即時評價
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性。
3.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包括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班上每學期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
4.項目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
在每個活動項目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活動之后能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指導后續的活動,并為每學期的階段性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階段評價是學生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
小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成果大多比較小,但是我們主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多少問題,解決了多少問題,重在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獲取知識及信息量的多少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注重過程的評價。對于成果的檢查是一種手段,并不是目的。如:當學生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好方法時,教師要結合此方法的精妙之處進行講評,有時還可以故作不知,請他指點。評價過程不需要任何表揚,學生也會有很強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來源于知識本身。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激勵性評價
課堂教學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綜合實踐活動也不例外。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智力基礎等都不一樣,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評價中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有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采取分層多維的評價方法,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學生只要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就要給予鼓勵,對有獨特想法的學生應給予充分表揚,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及潛能激發。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評價,要遵循激勵原則。我們在評價的時候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于實踐、勇于創新,不斷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評價時還可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描述學生學習的情況。例如,當學生把自己設計好的“游戲方案”交上來時,在學生的作業上給出這樣的評價:“你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方案,老師替你高興,你的設計真的很棒!繼續努力,你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次的設計比上一次有了更大的進步,要加油!你會做得更棒!” 這樣的評語以鼓勵為主,既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又關注學生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們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更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但是無論采用何種評價方式,教師都應以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都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過程、注重活動的思想。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城關希望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