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與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意味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表面現象,而應根據具體學習內容的需要,引領學生探究數學的本質,如此教學才能使學生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獲得對數學知識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抓住數學的本質特點,找到學習數學的基本規律,真正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怎樣才能實現學生數學的深度學習呢?

一、深挖教材,感受數學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縛,引領學生深挖教材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對數學的本質理解得更加透徹。

如在教學“小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學習情境:請同學們分別用尺子量出課桌桌面的長與寬,然后進行匯報,由于學生們已經具備測量的相關經驗,他們很快匯報課桌長6分米,寬4分米;聽了學生的匯報以后,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如果用米來做單位的話,應怎樣表示呢?學生們思考以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如果用米來做單位的話,課桌的長是0.6米,寬是0.4米,并告訴學生像0.6、0.4這樣的數就叫作小數。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展開教學,可以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深化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材,把所學知識與身邊熟悉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如此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把所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習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更加喜歡數學學習。

二、開放時空,探尋數學規律

數學是一種思維的工具,學生所有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數學思維,而思維又很容易被一些狹小的空間所局限。因此,教師要開放教學時空,使學生的思維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這樣一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也不會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更加深入。

如在教學“簡單周期”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觀察中發現簡單周期中排列的規律,并根據這種規律確定出某個序號代表的是什么圖形。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學會總結周期中的規律,教師不妨為學生出示下列數據:

紅 黃 藍 綠

黃 藍 ( ) 紅

藍 綠 紅 ( )

……

然后,讓學生想一想:括號里應該填什么顏色?為什么?這樣的設計改變了傳統以圖畫或者圖形為主讓學生發現規律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出屬于自己的“規律”。這樣的課堂設計,學生不再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而是在自己已有經驗的調動下,沉浸在自己的奇思妙想之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接著讓學生思考: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繼續往下排,那么第四行、第五行……又會是怎樣的呢?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真正有質的提升。

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知識經驗,去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建構。因此,教師就要開放教學時空,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去探索,喚醒學生真切的感受與體驗。

三、運用媒體,教與學和諧共振

在小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清多媒體工具在課堂中的教學價值,根據數學學習內容的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教學的優勢,使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本質的理解,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走向深入。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采用平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觀察,學生雖然對軸對稱圖形會有一定的認知,但只是停留在淺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圓內數不清的對稱軸,讓學生觀察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圖形的對稱軸。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軸對稱設計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而且還可以起到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多媒體因其資源豐富、形象直觀的特點,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替代的教學優勢,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正走向深入。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讓學生經歷真正的思考,不讓學生真正獲得數學的本質規律,對學生來說顯然就是毫無意義的,也是無效的。因此,要想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真正走向深入,教師就要深挖教材,開放教學時空,合理運用多媒體工具,這樣教學必將能夠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真正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