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紫陽板石”走進美術課堂
作者:肖 雅
發布時間:2019-03-25 14:39: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板石是紫陽的一種自然資源,把紫陽板石引入美術課堂,在板石上作畫是我校校本研究的一個課題,也是作為地方性課程開發的一種嘗試。
一、“紫陽板石”概況
紫陽縣被譽為中國板石之鄉。板石資源遍布全縣20余個鄉鎮,遠景資源量不低于60億立方米,是21世紀初中國探明的世界上儲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中藍黑板石尤為突出,屬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二、鄉鎮美術教學現狀
由于深受傳統教育考核評價的影響,大家都認為美術、音樂、自然、地理等是副科,因此不受重視。即使課表上安排了這些課程,但最終還是被語數英等課程擠占。
作為一個在鄉鎮從事美術教育多年的教師,在考試大棒的指揮下,我也不得不為“主課”讓道。雖說這幾年上級部門對美術教學逐漸重視,但在以成績為主要考核手段的壓力下,美術也只能“委曲求全”了。這種現狀在鄉村學校尤為突出,上級部門雖大力倡導縮小城鄉差距,但鄉村專業教師短缺,家長不重視、學校重“主課”輕“副科”的現象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美術教學也只能勉強維持。
三、“紫陽板石”走進課堂的優勢
紫陽板石資源豐富,學生可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優勢與美術教學相結合,進行板石畫的創作,從而為開發校本課程作儲備,打基礎。
一年多的板石畫教學,筆者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樹立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更主要的是通過長期摸索,積累了板石畫創作的經驗,師生挖掘素材、搜集信息、藝術創作等能力大為提高。大量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作品讓家長及社會各界對學校的素質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創建義務教育均衡縣的檢查中,政府領導給予了紫陽板石畫高度的評價,引起了各方關注,板石畫的創作便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紫陽板石畫工作坊也因此應運而生了。
四、實施“紫陽板石”走進課堂的途徑
1.利用“紫陽板石畫”組織社團活動
因為沒有相關理論和實踐成果作參考,所以我們是零起步。怎樣讓板石畫被學生接受呢?面對這一新課題,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興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唯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改變學生對美術固有的粗淺認識。于是,筆者想到了社團活動,社團能把有美術愛好的人組織在一起。筆者向學生發出了邀請,介紹了利用板石作畫的想法,許多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也得到了家長的全力支持。大家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反復探索,反復實驗,一塊塊各具特色的紫陽板石畫在孩子們的畫筆中呈現了出來。
2.“紫陽板石畫”走進課堂
通過板石畫工作坊的不斷練習,學員們基本掌握了紫陽板石畫的創作要領 。于是,筆者決定把此項工作進一步推廣——讓板石畫走進課堂。有了工作坊的學員們做老師的幫手,同學們理解了紫陽板石畫的創作方法,第一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課堂效果,每位學生不僅能直觀地了解紫陽板石畫,而且還能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3.手繪紫陽板石畫
有了初步掌握板石畫的基礎,筆者加深了板石畫難度——手繪藝術與板石畫相結合。所謂手繪就是拋開模擬的器材,直接在板石上繪畫,繪畫者先要心中有藍本,面對板石,從它的形狀、花紋、線條、色彩、質地等方面入手,以寫實或抽象手法來表達作品,使作品具有裝飾的美感,把繪畫內容準確地切入板石畫面中,從而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
4.雕刻紫陽板石畫
紫陽板石比其他板石硬度高,雕刻起來相對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筆者利用了現代工具電磨筆,并結合傳統紋樣與現代圖案相融合,創作出了極具特色的板石畫雕刻作品。
5.創意紫陽板石黏土畫
將黏土與繪畫相結合,利用黏土的可塑性結合紫陽板石的板材,塑造出紋樣,并用金銀色丙烯著色,呈現出仿銅或仿銀的浮雕效果,也可直接在板石上繪出圖案,再利用多種顏色的黏土在板石上進行粘貼、塑造,創作出色彩豐富并有立體感的板石黏土畫。
6.綜合創意紫陽板石畫
利用身邊各種工具材料,如:皺紋紙、麻繩、毛線、扣子等,結合自身對美術作品的認識,通過手繪、雕刻、粘貼等手段創作出具有個性的板石畫作品。
紫陽板石畫的藝術創作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沒有一定的藝術功底和藝術素養是很難達到一定水準的,有了前期的鋪墊,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他們深深地愛上了這項活動。
雖然目前離我預想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相信通過老師的不懈努力,通過同學們的不懈努力,紫陽板石畫一定會成為藝術作品中一朵靚麗的奇葩。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向陽鎮中心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