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究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作者:施禮兵
發布時間:2019-03-25 14:37: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問題探究法是教師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教法,主要包括問題情境的設置和問題的提出,為學生學習思維啟動提供探索、思考、體驗的機會。問題探究法不是單純的問答互動,而是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在多元互動中完成學習認知的構建。問題與實踐相結合,是問題探究法教學的基本特征。那怎樣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進行問題探究法實踐呢?
一、巧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思維
教師利用問題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是教學中最常見的教法。學生都有主動探究的意愿,問題情境具有挑戰性,自然能夠讓學生展開主動學習思考,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逐漸建立學習認知體系。教師要在問題設計上下工夫,提升問題的針對性、適合度,效果才會更為突出。
例如,教學《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便為學生設置問題:“國家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國家對于人民來說,有什么積極意義?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現在哪里?為什么要保留人民民主專政職能?應該怎樣理解民主的含義及其階級性?”學生看到問題后,自發展開討論研究,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起來。課堂展示階段,學生發言踴躍,對相關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學生說:“國家是由于生產力發展產生了階級對抗,統治階級為鎮壓被統治階級而建立起來的暴力機關。從本質上看,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有學生說:“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其真實性主要表現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以及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實現。”教師設計一些懸疑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熱情,課堂教學順利展開,學生學習思維順利啟動,這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具有較高適合度的。教師問題設計切合學生的思維,自然形成教學促進力量。
二、展開課堂質疑,拓展學生探究視野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說明質疑的促學效果是與質疑的程度成正比的。高中學生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給出針對性引導,順利啟動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動學生展開質疑活動,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意識。傳統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成為基本操作模式,如果改變設計主體,讓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其激發效果就會凸顯出來。
學習《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相關內容時,教師發動學生展開質疑:“關于民主監督,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自覺意識。學習完文本后,你還有哪些疑問?”學生積極展開閱讀學習和討論,很快就總結出一些問題:“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批評和建議,在現階段能夠完全執行嗎?民主監督渠道眾多,如今網絡成為大家的重要選擇,加強網絡監管,能夠有效提升民主監督管理品質嗎?一些人對領導不滿,根據捕風捉影的信息展開所謂的舉報活動,這樣做合適嗎?”學生的問題提出后,教師先找一些學生自由選擇回答,并與學生一起評價答案,然后對相關問題展開解讀,讓學生給出評價。最終,師生達成更多共識,疑問有效解決。教師發動學生質疑,并與學生一起討論,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創優問題訓練,塑造學生學習能力
創設問題訓練,這是政治教學中常見的教學設計。教師利用案例結合問題展開訓練設計,勢必能夠帶來更多探究機會。進行問題訓練題型設計時,教師需要給出針對性引導,引發學生展開探究實踐活動。問題探究式訓練設計方式眾多,教師要有創新意識,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實踐機會。
在進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課問題訓練設計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問題:“達賴分裂集團長期從事分裂祖國的活動,還到處散播謠言,說藏族已經成為無關緊要的少數民族,還說中國政府滅絕了西藏文化,你能夠用哪些事實來戳穿這些謠言?”學生針對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有學生說:“藏族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青藏鐵路的通車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央政府為藏族人民著想,修建了鐵路,加強了和內地的聯系。西藏連續7年GDP增長都在12%以上,足以說明西藏的快速發展。”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訓練,發動學生展開討論,訓練形式簡單,問題討論深入,對學生形成深刻認知有重要幫助。
教師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展開課堂質疑、創優問題訓練,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重要教學契機。高中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教師利用問題展開導引,勢必能夠激活學生主動思維的意識。教師要通過開展深度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