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全國卷英語閱讀理解題型中的細節理解題
作者:黃 冰
發布時間:2019-03-22 16:44: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自2016年以來,已經有二十幾個省份陸續使用全國卷。大面積恢復國考的這三年,教育的一些理念和精神也在與時俱進革新著,以前提倡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現在則更進一步要求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官方表述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語言能力是高考所考查的能力的綜合體,而閱讀理解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考綱》解釋,“閱讀理解部分旨在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即對文章的整體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整體指的是文章的主旨要義、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意圖、上下文邏輯關系等,局部信息則指分散于文中的特定信息”,即閱讀理解的四種題型——細節理解題、分析判斷題、猜測詞義題、主旨概括題。
作為高考英語試卷中題量最大、分值最多、難度最高的題型,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在整個高中英語學習中至關重要。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英語閱讀理解中的細節理解題型,為什么把細節理解題作為典型來研究呢?先來看看下表。
2014-2018年全國卷Ⅰ閱讀理解題型統計表:
根據上表可知,考查考生理解語篇局部信息的細節題在近幾年的全國高考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比重是衡量試卷閱讀理解難度系數的主要依據。而且,經過國考歷年來的打磨,細節理解題已經由簡單的表層意思理解轉向詞語的同義轉換或句子的句意轉換,難度也逐年上升。因此,本文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來剖析英語全國卷中閱讀理解中的細節理解題。
一、細節理解題的命題方法
細節題,顧名思義,就是對文章的某個局部進行設題。它常用when、 where、 who、why、 what 和 how 等提問或要求用此類信息補全句子,考查對應的六大信息內容,即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事件和方式等相關內容。因為文章體裁的不同和具體細節的不同,細節理解題的出題形式千變萬化,因文而異,可以分為直接理解題、間接理解題(需要對原文相關信息進行思考加工后方可得出答案)、指代判斷題(判斷文中某個代詞或特定詞組的指代關系)、順序排列題、計算題等。
二、細節理解題的設題特點
根據對這幾年閱讀理解中細節理解題的研究,正確選項具有如下特點:
(一)同義替換。對文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同義替換,制造一定程度的障礙。如把money 改成finance,把routinely改成regularly等。
(二)詞義、詞性或者語態的變化。將關鍵字詞的詞性進行轉換,或直接變為反義詞,如legal加前綴變成illegal,origin變成original,或者改變句子的語態,如主動與被動語態的轉換。
(三)句義轉換。把復雜的句子轉換成簡單易懂的句子,或把簡單的句子變成復雜的句子。
干擾選項具有如下特點:
(一)張冠李戴。選項中的描述與原文意思一致,但不是題目要求的答案。
(二)曲解文章。與原文內容的相似程度很高,只是在某個細節處有些改動,比如去掉或替換限定詞,或改變句子的時態,把過去時變成現在時等。
(三)無中生有。選項內容符合常識,但與文章內容沒有任何關聯。
(四)正誤參半。選項所表達的內容部分正確,部分錯誤。
三、細節理解題在各種文體中的命題規律
(一)應用文使用范圍很廣,但就高考命題選材而言主要是廣告、說明書和新聞報道。就寫作方式而言,說明書和新聞報道通常都是圍繞單一事物從不同側面進行介紹。無論是哪種體裁或語篇架構,都會設置細節理解題,其目的是為了便于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查讀策略查找具體信息的能力。
如:【2017NMET. I . 22】What does Pacific Science Center do for schools? ( D )
A. Train Science teachers. B. Distribute science books.
C. Distribute scientific research. D. Take science to the classroom.
解析:該題關鍵詞為“school”, 要查找的信息是“do what”。考生可以運用查讀策略在文章結尾段“Today Pacific Science Center serves…and brings…to classrooms”句中找到school的關聯詞classroom。然后在classroom前面找到和考點對應的信息“brings inquiry-based science education to classrooms”。
(二)對于記敘文,主要圍繞事件的六要素來命制,其重點在于事件發生的過程,難點在于概括文章的主旨、標題或寫作目的,主要考點是考查考生理解、獲取事實性信息的能力。
如:【2017NMET . II . 24】Why was the studio unwilling to give the role to author at first?( C )
A. Paul Newman wanted it
B. The studio powers didn’t like his agent.
C. He wasn’t famous enough.
D. The director recommended someoneelse.
解析:該題關鍵詞為unwilling to give the role to the author,要解答的信息是why。考生可以運用查讀策略在第一段中找到與之語義對應的“When the studio didn’t want me for the film”,然后在破折號后找到原因“it wanted somebody as well-known as Paul”,此句暗示了制片方拒絕他是因為“他的名氣不如保羅”,即“不夠出名”。
(三)說明文是人們日常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體裁。根據說明標的事物的性質特點,說明文可以分為實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種。無論其說明標的是什么,在說明文中,經常圍繞說明標的事物的核心要素命制細節理解題。
如:【2017NMET. I . 35】When a solar still works, drops of water come into the cup from ( D ).
A. the plastic tube B. outside the hole
C. the open air D. beneath the sheet
解析:該題drops of water comes into the cup為關鍵信息,要解答的問題是from where。考生可以運用查讀方法在文章最后一段“The solar still works by creating a greenhouse under the plastic. Ground water evaporates (蒸發) and collects on the sheet until small drops of water form, run down the material and fall off into the cup”中找到與關鍵信息形成語義關聯的詞匯,然后在首句中找到D項的同義詞under the plastic。
四、細節理解題的解題技巧
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常有學生說文章看懂了,題目卻做不對。這大致有兩種原因:一是只理解了文章表面意思,未能深層理解。二是未能透徹理解題目。題目選項的設計形式多樣,包括答非所問、文不對題、超出范圍、偷換概念、張冠李戴、細節含糊等。在做細節題時要指導學生注意甄別選項與文章內容的差異,選項并非與文章完全對應,經常會換一種表述方式,或根據“弦外之音”考查學生對隱含細節的理解。學生要盡可能運用各種閱讀技巧來排除干擾選項,確定最佳答案。
在平常的練習過程中,做細節理解題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通讀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快速瀏覽題目的題干與選項,了解考查的內容,確定題干的關鍵字眼;帶著關鍵信息再次回到文中,用查讀法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詞語或句子,即定位法;注意對信息進行檢索、綜合分析,避免受錯誤信息的干擾,分清真偽。在這個過程中定位法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這幾年全國卷的細節理解題表明,定位法對于細節理解題的答題正確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大致分為如下兩種:
(一)關鍵信息定位法。指在閱讀題干的時候迅速地把題干中有標記意義的詞或詞組畫出來,然后用這個詞回到原文當中定位。如果題目涉及數字(日期、時間、價格等)、人物姓名、地點名詞以及大寫名詞等,可以在文章中快速圈出這些詞,再找出與其相對應的細節信息。此外,一些提示情節發展或表示轉折、遞進、因果等關系的關鍵字眼也要注意,如first、next、finally、 but、moreover等。
如:【2018NMET. I . 30】How many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less than 6,000 people at present?( B )
A.About6,800. B.About3,400.
C.About2,400. D.About1,200.
解析:該題的關鍵詞是How many languages和數字less than 6,000 people,確定了關鍵詞后,我們就帶著它們回到文中,在第三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找到相對應的信息“At present, the world hasabout6,800 languages… The median number (中位數)of speakers is a mere 6,000,which means that half the world’s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fewer people than that”,因此可以推出本題選B。
(二)同義定位法。這就類似于日常上課時老師讓學生對個別詞或詞組進行paraphrase。同義定位就是指題目所用的關鍵詞和文中的不一致,但屬于同義性質。同義轉換其實是在意思相同的基礎上“改頭換面”,但是本質含義是一樣的。
如:【2018NMET I 21】Which tour do you need to book in advance? ( A )
A. Cherry Blossom Tour in Washington.D.C.
B. Washington Capital Munumcnts Bicycle Tour.
C. Capital City Bikc Tour in Washington.D.C.
D. Washington Capital Sites at Night Bicycle Tour.
解析:該題的關鍵詞是book in advance,book等同于reserve, in advance意思與before availability相近,根據第一個行程中的最后一句Reserve your spot before availability,本題應選A。
綜上所述,通過對細節理解題的題干設置、選項特點、解題方法等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細致的分析,我們知道,在閱讀中精準快速定位加上較強的理解力才能保證做題的量與質。定位法是需要在做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培養的,做題的技巧也是可以總結的,關鍵是要培養分析、歸納和總結的意識以及能力。這些方法和技巧的習得必須通過不斷的練習來獲得和提高。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結合具體的題目,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講解,切忌通過自己對某類知識的主觀了解做出憑空想象的判斷,每一道題目的選擇都離不開對原文的理解和把握 ,答題時要力求緊扣文章中心及作者的寫作思路來尋找解題的線索,選擇答案時,務必從原文中找到確切的依據。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總結、歸納,學生才能具備敏銳的眼力和準確的題感,保質保量地完成閱讀練習,真切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附屬鵬峰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