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教育理論,提升自我修養
作者:李小雨
發布時間:2019-03-22 16:32: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家劉墉說:“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從事教學管理工作以來,我慢慢從教科室主任逐漸過渡到反思型主管教學副校長。
無論是身為學校教科室主任,還是業務副校長,我都要求自身業務拔尖。勤于學習,善于鉆研,課前精心備課,課后認真反思,不斷總結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把自己的所思所獲分享給全體教師,要求教師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我閱讀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著,讀宋運來編著的《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讓我深深體會到如何進行反思性教學,教師需要掌握問課和品課藝術,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每上一節課、每聽一節課,都要以謙卑之心問課、品課,教師要養成問課、品課習慣,在不斷問課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和課堂應變能力。人常說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有通過問學生、同行、專家,教師才能對自我課堂進行深度加工、深刻反思,進而改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品課就是認真地聽、觀、評、議他人的課,在反思中借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能力。
暑假,我靜心閱讀了雷守學編著的《教師的人格理想》一書,該書為教師們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了具體建議,給我們廣大教師愉悅工作、幸福生活提供了指導性意見。教育需要有信仰的教師,教育需要懷揣夢想、滿腔熱情、熱衷教書育人的好老師。教師要甘于清貧,靜心工作,用校園的籬笆墻和教師職業道德編織屬于自己心靈的一方凈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工作,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詩意地棲居在教書育人的大舞臺上。
回想剛參加工作時,我懷著滿腔激情,每次上課都微笑著走進教室,關愛著每一個學生,可是有時候學生并不買賬,課堂上不配合我的教學,課堂紀律很不好,有學生悄悄說話的,有不聽講看課外書的,還有打瞌睡的。開始我以為自己的震懾力不夠,于是開始拉著臉進教室,課堂上表情嚴肅,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慢慢減少了。我積極和學校老教師溝通,經常去聽同事們的課,聽課后認真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我經常在學生放學后,對著空教室練習講課,每節課都做到精心備課,結合本班學情反復推敲。隨著時間的推移,教齡的增長,課堂教學經驗日漸豐厚,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不是一個簡單的微笑或者一個嚴肅的表情就可以管控課堂的,作為教師不但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要走進新課程,轉變自身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教師要課前下足工夫,熟悉教材、精心備課,優化課堂教學;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做課堂上的金牌“店小二”,走近學生身邊,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要自覺問課、品課,拓寬課堂反饋和教學評價的渠道,努力實施“工夫在課外”的教育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動合作的意愿,要力爭在有效教學上有新突破。
教育僅有滿腔熱情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善于思考的大腦,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態度。在教育的路上 ,我是一個行者,臉上帶著笑容,心中充滿陽光,我想只要懷著教育夢想,以寬闊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掌握問課、品課藝術,就會讓我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作者單位 陜西省楊陵區楊陵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