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問,演繹精彩課堂——關于小學美術課有效追問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梁婷婷
發布時間:2019-03-22 15:11: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追問教學是學生在了解了問題緣由的基礎上,繼續追本溯源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追問教學法的引導下,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其審美情趣。課堂不應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教學陣地,更應是師生思想交流的平臺。
教師要想完成一堂出彩的課堂教學活動,必定離不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交流活動,有效追問也是課堂上交流、對話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中繪畫、水彩、調色、貼畫、泥工造型等內容的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在此基礎上深化美術思維,提升審美能力。
一、適時追問,引發學習欲望
小學美術課堂上的追問教學,應是一種能促進學生思考與自主學習的提問策略,因此教師應在課下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選擇更加有針對性的、能夠引導學生美術學習反思的追問教學內容,以此挖掘學生美術學習中的內在情感火花。
眾所周知,導入環節是開展教學的最初環節,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欲。例如,在教學水墨游戲相關內容時,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徐悲鴻先生的作品《群馬》,圖中用不同的線條與筆墨勾勒出了駿馬的造型,展現了它們的風采,于是我問學生對于這幅畫有怎樣的感受,學生紛紛表示很宏偉。我繼續追問:通過作品大家能夠感受到作者畫畫時的色彩變化嗎?這樣的追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而且也能讓筆者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學內容,邊示范邊為學生講解濃、淡、重、輕等畫法。
二、發現錯誤及時追問,要為學生及時糾偏
傳統教學中的美術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整體上都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思路來進行,只有班上一些性格頑皮、喜歡胡亂發言的學生反而顯得特立獨行。其實,雖然這些學生提出的一些見解與看法有可能是錯誤的,但是也是有價值的,美術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在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通過有效追問予以及時糾偏,以此來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理解,通過自主學習、自我懷疑找出問題的答案。例如,在教學“香甜的水果”內容時,通過初步的學習,學生已經可以利用手中的彩泥制作出課本中的水果造型。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問:你們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水果?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體驗,有的將經常吃到的黃瓜和西紅柿都當成了水果。于是我追問:這些真的是水果嗎?我們是否需要再確認一下?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會在課下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水果和蔬菜的區別,也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于我而言,追問教學對于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視野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針對重點內容有效追問,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美術教師除了借助追問教學這一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其及時糾偏之外,還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更有側重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在教學“變幻無窮的形象”一課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聯想而創作造型作品,引導學生對組合造型藝術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培養學生發現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于是,我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制作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將自己的創新性思維表達出來,有的學生用手工彩紙來制作,有的用彩泥來制作,有的用廢舊品來制作……于是,我會接著追問:“這些作品體現了什么樣的主題?它們還可以和哪些材料組合成藝術造型?”這些有效追問不僅凸顯了教學重點,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使教學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總之,美術教師應重視追問教學這一策略,可借助這一手段打造更為高效的教學課堂。
作者單位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第二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