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傳統主題班會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教學方案組織學生參加主題班會,卻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學習水平的具體情況,更別說在主題班會中融入德育了。教師在主題班會過程中,不僅要以豐富的形式和多樣化的手段組織,同時也需要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下面結合自身德育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科學合理地確定班會主題

在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之前,教師需要對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科學有效地確定班會主題。可以在原有的班會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批評或者表揚,也可以在班會中討論相關的班務工作或者與思想道德有關的話題,還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主題班會中,如情景劇、小品、相聲。教師需要在確定班會主題的過程中,自覺遵循時效性、針對性、教育性的原則,系統科學地選擇具有德育價值的主題。在主題班會中,教師需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和思想道德水平。進行班會的安排布置,首先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后加強學生的學習理念,最后全面加強學生的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增加感恩父母、感恩黨、熱愛科學等主題班會。

二、在主題班會中,注重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一班級的學生彼此之間的年齡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于事物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為此,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的年齡進行了解,然后在原有的基礎上引進多樣化的形式和具有趣味性的方法來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例如,教師在開展“你是怎樣孝敬父母和長輩的”主題班會之前,可以事先讓學生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長輩和孝敬父母的事情,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經歷之后,教師再進一步組織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如此才能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認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來開展主題班會,例如,文藝表演、師生座談會、學生演講等。

三、通過點撥學生,提高德育有效性

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個性特點都不同,在對某件事情和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有的學生會表現得消極被動,而有的學生則會表現得非常積極。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想發展狀況,在主題班會的過程當中,通過合理地確定主題和采取有效的方式開展班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對事物和現象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培養成其分辨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誘導和點撥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及時地進行班會的總結,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傾向和意愿來確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

例如,教師可以在主題班會過程中開展“我以班級為榮”的活動,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班級在參加運動會或者其他活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榮譽視頻,也可以由教師講述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良好表現和取得的成績。為了有效地激勵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并參加到班會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班會的主題來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能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德育主題班會的參與積極性。

通過開展主題班會,不僅能夠實際了解班級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還能夠有效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縮短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為后續教學和主題班會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主題班會德育觀念,在實際的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德育思想和班會開展的要求。不僅要增加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同時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滲透到主題班會教學的每個階段,這樣才能為學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