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高職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從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并根據學生特點增加了新的教學環節,提升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 中藥鑒定技術 職業能力 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進一步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以及區域性產業結構的轉型,整個社會對操作技術人才的需求表現得日趨強烈[1],高質量的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中藥鑒定技術是中藥類相關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以學習常用中藥為主,要求學生掌握中藥鑒定的基本理論,繼承傳統鑒別方法并學會現代鑒定技術。中藥鑒定技術課程與學生實際工作聯系緊密,故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中藥材辨識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區別。如何使課程教學和職業能力更加契合,為學生今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是新形勢下每個職業教育者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問題。筆者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從四個方面對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技能。

了解學生狀況

在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有清楚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特征及其今后主要就業方向,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學生特點

筆者通過學生座談、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反饋及與其他教師交流等方法,對學生基本狀況進行了分析,大家普遍認為,高職學生具有如下特征。

(1)基礎知識差,學習動力不足。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再加上有的學校為了招滿學生采取降分的措施或部分院校自主招生,導致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成績偏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學習受挫,學習積極性進一步下降。

(2)缺乏自我管理。社會對高職學生的偏見加上學生自我認識不足,課堂秩序不理想,學生玩手機、睡覺、遲到、曠課時有發生,學習過程中極少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應付考試的學生多,努力學習的學生少。

2.就業情況

近幾年,筆者通過走訪企業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高職中藥類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就業方向為中藥制藥企業、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各級醫院中藥房、社會藥房、連鎖醫藥企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從事中藥材采購與質量管理、中藥調劑和用藥指導、中成藥制劑生產和質量控制、藥品經營與管理以及大健康產業等工作。這些崗位在中藥鑒定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常用中藥,知道來源、產地、不同的商品類型,能夠鑒別藥材的真偽優劣,對學生識藥辨藥能力要求程度很高。

查找問題

針對學生基本狀況,筆者認為,目前只有找出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目標性的課程教學改革。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及觀察分析,目前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時少,內容多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本身知識點非常多,僅常用藥材達300余種,由于課時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所有常見藥材一一講到,一般做法是挑選數十種重點藥材講述,但對于這種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只講述少部分藥材對學生識藥辨藥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學生參加工作后,面對眾多藥材依然感到茫然,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工作,與企業要求相差較大。

2.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講學生聽,但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如果教師只是干巴巴地講理論,學生聽不懂,覺得用不上,沒意思,且各部分內容為常見中藥材特征,學生又覺得非??菰?,這就容易造成學生上課開小差、看手機、睡覺,如此惡性循環,學生的積極性必將持續下降。目前,雖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配備了大量的藥材圖片,并對相關藥材重點特征進行有針對性講解,但學生見到藥材實物仍然一頭霧水,只知道理論,應用能力并未得到提升。

3.考核形式單一

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一般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包括課后作業和上課情況,期末成績通過傳統的閉卷考試得出。筆者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課后作業參與度不高,大多數是應付,抄襲情況嚴重,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而期末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生一般都是臨時抱佛腳,集中突擊幾日,只求考試成績過關即可。這樣的考核形式無法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達不到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求,且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差距甚大。

課程教學改革

筆者通過對學生基本狀況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如何對課程進行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識藥辨藥能力及畢業后能否盡快適應工作讓企業滿意等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嘗試。

1.教學目標、內容的調整

前文提到,畢業學生主要集中在醫院和藥店的調劑崗位、藥企的購銷、驗收、生產等崗位,這些崗位要求學生具備鑒別中藥材真偽優劣的能力,故而從課程設計上講,中藥鑒定技術課程不應模仿本科教學模式,不以求全學科知識為框架,不以高深、繁雜的理論為基礎,而應以專業對應的職業技能為主軸設置課程[2]。課程教學應以學生識藥辨藥能力為主軸,以鑒定技術方法為核心,以能夠辨識較多的常見藥材為目標,讓學生學會中藥的鑒定,中藥鑒定方法主要包括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四個方面,但性狀鑒定在日常工作中運用最多,故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講授性狀鑒定,其他鑒定方法略講或帶過。教師在講授性狀鑒定時應突出藥材重點特征,并適當增加真偽鑒別要點等內容,通過真偽對照,增加學生對正品藥材特征的了解。

2.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

艾賓浩斯在實驗中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他認為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逐漸減慢,最終幾乎就不再遺忘了。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如果理解了,可以記得更全面、迅速而牢固,而單純地死記硬背,則效果很差[3]。中藥鑒定技術課程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著幻燈片講學生聽,但一節課內如果講解的內容過多,學生本身自控能力又差、很少復習,藥材掌握情況便不盡如人意。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及時復習、反復認識,才能全面、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筆者在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1)藥材進課堂,邊講邊看。藥材進課堂,學生能夠直接接觸所學藥材,通過看、摸、嗅、嘗四大基本方法全面掌握所學藥材性狀特征,從而達到初步認識藥材的目的。

(2)課前分小組發放藥材。課前,教師可以分小組發放藥材,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確定藥材名稱及主要特征,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給予加分或扣分,學生有了壓力,自然會做好課前預習,強化自身學習能力。

(3)引入小組競爭機制。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相關情況劃分學習小組,設置競爭規則,把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榮譽感、好勝心聯系起來,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實、種子類藥材內容非常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采用競爭學習策略,教師在課前給定學習范圍,讓學生進行預習,課中按組發放藥材,并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給出藥材名稱,最終根據各小組識藥的時間和正確率,予以不同獎勵。

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當今社會信息化飛速發展,智能設備已經普及,一味地強調學生認真聽講,禁止玩手機只治標不治本,收效甚微。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機,讓它成為學生學習工具是今后教學的主要方向。針對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實際,筆者充分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構建中藥鑒定技術線上課程,制作了藥材講解視頻、多媒體課件、電子講義等供學生學習,同時創建了常見藥材圖片庫、偽劣藥材區、討論區、答疑區等。課前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學生預習;課中學生討論,教師重點講解;課后學生通過視頻對照藥材標本復習,若有疑問通過答疑區提問,教師解答。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參與度和融入度高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

4.評價機制轉變

為了更加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筆者認為相比過去單一的考核模式,目前更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識藥辨藥技能測試。具體操作如下:過程性評價包括線上和線下兩大部分,各占總成績的20%,線下主要包括學生課堂討論參與度、隨堂測試、實訓報告、課堂出勤率等,線上包括學生課程預習情況、線上作業完成情況、線上知識點學習情況等。實踐應用能力考試占總成績的60%,可以將期末閉卷考試改為能力測試,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00種藥材的識別,并填寫正確的名稱,正確率在95%以上方可合格。

增加環節

1.開放實驗室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滿足企業要求,筆者認為應該增加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彌補課堂教學講解藥材數量少的缺陷,可以在課外時間開放中藥鑒定實驗室,強化學生識藥辨藥能力及記憶能力,開放時間將所有常見藥材擺放于桌上,學生可以根據視頻內容對照自主學習,還可以安排教師現場答疑,多舉并措提升學生藥材鑒別能力。

2.引入教學游戲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想要他們很好地理解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且學生普遍自控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直接留作業效果也不是很好。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其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提升自身技能呢?筆者覺得現在的學生從小接觸電子設備、網絡等信息平臺,對于網絡游戲并不陌生,沉迷游戲是常有的事,如何將學和玩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在游戲中復習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者考慮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PaGamo線上游戲學習平臺或自主開發相關游戲程序,讓學生不再機械地完成作業,讓游戲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認真復習,全面提高自身學習質量。

結 語

筆者通過了解狀況、查找問題、增加環節等進行教學改革,不僅使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和職業能力掛鉤,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職業教育的初衷。通過近幾年畢業生回訪和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成績分析,筆者認為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改革探索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相關程序的使用和開發,等等。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不斷磨合和修正,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找到兩者更好的契合點,不斷深入以職業為導向、學生技能為中心的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周霞霞、王資:《我國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綜述》,《職業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第5-9頁。

[2]?,|瑋:《獨具特色的高職藥學專業教學模式》,《衛生職業教育》2007年第25卷第13期,第9-10頁。

[3]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第120-121頁。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