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自己教育的那扇窗 ——讀《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有感
作者:栗 勇
發布時間:2019-03-18 10:20: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最近,我讀了王維審老師著的《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一書。書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現了教育寫作對教師成長的意義和價值,融合了王維審老師的教育經歷、理念、追求和行走方式,他以自身的成長經歷現身說法,為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讀完此書后,我也找到了溫暖自已、欣賞自已、照亮自已、成長自已的方法和途徑。
讓讀書、寫作沖破職業的藩籬
王老師在序言中說道:“在可以選擇頹廢的日子里,我沒有放棄希望;在艱難的行走中,我始終堅守著最初的那顆心;在看似走投無路的時候,我用文字推開了教育的另外一扇窗。”
王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走向有意義的寫作,就是推開了教育的另一扇窗。
王維審老師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溝通能力差不善交際,普通話太“普通”不適合講課比賽……這些缺陷曾經一度讓他跌入教育職業的泥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進行教育敘事寫作。在不斷的記錄和書寫中,因壓抑而狂躁的情緒逐漸趨向澄明,因失望而倦怠的內心逐漸變得敞亮。在不斷的反思中,原本習以為常的教育失誤得到了修正,原本粗糙不堪的教育實踐得以提升。正是在各種挫折中,王老師選擇教育敘事寫作之路,并長期堅持,一路成長,實現了不一樣的突圍。
讀著王老師的文字,我翻看著自己的記憶,審視著自己的經歷,我和大多數教師一樣,經歷過當教師的不幸和酸楚。比如職稱晉升上的碰壁,領導的不認可,同事的不理解,融不進各種圈子的孤獨與無奈,班級管理的疲憊感、挫敗感輪番上陣。想想王老師持續地寫作、長久地堅持,我受到鼓舞,于是我試著逼自己一把,尋找不一樣的成長。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寫作的“弱者”,我每天堅持讀書、寫作2小時,把教育生活中的“不如意”當作墊腳石,沖破了職業的藩籬和生活的困境,并一直快樂地前行著。
讓堅持發現教育的美好
王維審說:“困苦、寂寞以及重復,在教師成長中的阻力是巨大的,一個教師教育精神的挺立或者矮化,大都與此有關。一個草根教師卑微而倔強的成長,其力量都是源于教育寫作。確切地說,都是文字的力量。”
這種感覺,我有真切的感受,也體味過。曾經對教育充滿美好的愿景,但在現實之中,逐漸勝任不了繁重的班級管理工作,經常感覺自己身心俱疲,心情低落到極點。
王老師把故事用于教學源于一次偶然的嘗試,接手新班級,遇到了一個“小刺頭”。在軟硬皆無效的情況下,王老師將他們之間的沖突和對故事的反思梳理成了《我不是你的“對手”》,并“很不小心”地將發表后的雜志落在了“小刺頭”的桌子上,從此,師生關系開始變好,最后“小刺頭”將他視為最信賴的朋友,而他也成功地轉化了這名問題生。讀到這里,我發現了德育教育,除了強制、灌輸外,還可以用故事的方式進行。
于是,我開始專注于班級的教育故事,跟蹤一個孩子,梳理出教育故事,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反思,在梳理教育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了瑣事的意義與價值。寫著寫著,我發現了換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寫著寫著,我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多了一些慎重、多了一些思考;寫著寫著,我的班級管理有了起色;寫著寫著,我發現孩子們變得越發可愛,教育變得越發美好。
讓教育行走有了另一種可能——鑿一口“深井”
王老師說:“人的成功有兩種方式:一是雕琢,就是通過不停地改變和修正,讓自己逐漸趨向于某種既定的成功標準,這流行于各種行政意義上的成功;二是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一特質堅定地走下去,讓自己的特長成為特色,并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
一次意外嘗試,調皮的小A看到了王老師專門為他寫的故事,不好意思是他改變的開始,而持續的故事寫作卻讓這個“小刺頭”的內心變得柔軟,最終王老師成為了他最值得信賴的朋友。王老師發現了故事的教育價值,開啟了把故事融入到班級管理中的系列做法。如,把故事引入晨會,引入班級,進而開發班級故事、開發德育敘事……研究性的寫作方式讓我真正意識到深層思考的價值所在——給教育一個故事,讓改變發生。
王老師就是一種“鑿井”成功的典范。他從事教育敘事研究多年,深入挖掘故事在教育中的價值,從講故事到 “德育敘事”再到“敘事德育”;從“教育敘事”到“敘事教育”;從問題性寫作到專題性寫作再到研究性寫作。這都一一記錄著王老師“鑿井”過程,他將自己的特長發展成為了特色。
人終究都要成為自己,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而我要真正成為自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埋頭于教育寫作這件事中,在堅守中行走;必須依靠自己的意志,抵制住外界的誘惑,在寂寞中獨守一份教育的清苦。
在研究性寫作的探索中,我以故事為依托開展德育教育,開發了師生共寫班級故事課程,學會了從故事中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從“麻煩事”到“有意義”,我的心態更積極了;從“解決問題”到“制造問題”,我的教育“試驗田”也開啟了;從“零碎思考″到“習慣成自然”,我的反思更深入了。更為重要的是學會了專注于給自己“鑿一口深井”,在深井中發現教育之波瀾,讓我成為班級管理方面的明白人,讓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長慶橋鎮安河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