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領著4個孩子,走出漢濱小學大門時,黑色的夜幕籠罩了整個世界。噼里啪啦的雨聲在我的心上猛烈地敲打著,眼前的高樓、行道樹、來往的車輛,已經模糊不清了。而我的心里必須思考,先送誰后送誰呢?

屋檐遮蔽的平臺,沒有風,出奇的安靜。銀色的電動門緩緩地關上了。我知道此處不能久留,便開始詢問:“誰離這兒最近?”

“老師,我家住貴豪領郡,離這兒最近,只有100米。”李玥桐善解人意地答到。

“你平時上學都是家長接送嗎?”

“不是,我都是自己走路回家的。溫老師,我就不用你送了,我可以自己回家,到家就給你打電話。”孩子說這話時很嚴肅,就像成年人鄭重地許下承諾一般。

“好吧,那你先走吧,到家就給我打電話哦。”我再次叮囑道。

他和我們揮手道別,匆匆離開了。紅色的羽絨服,在黑夜里那么耀眼。雨滴落在他的身上,他似乎忘記了寒冷和冰涼,徑直朝著回家的方向。

“溫老師,我媽媽就在附近上班,我可以去她辦公室。你不用送我了。”溫柔的馬一諾吞吞吐吐地說。

“那就給媽媽打電話說說吧。”

“好。”

紫色的棉襖,粉色的小傘,在人行道上漸行漸遠。她瘦弱的背影,在雨里猶如一朵剛剛開放的小花兒,正在努力吸吮著雨水的營養。

“溫老師,我給媽媽打電話,讓她來接我吧。”王佳諾膽怯地說。

電話撥了好幾次,都在反復的嘟聲中自然斷線,沒人接聽。

“溫老師,我爺爺說了結束來接我,我現在給他打電話。”劉宸瑋好像如夢初醒,其實她是想等到每個孩子都有了回家的好辦法,才最后一個想到自己。這個像大姐姐一樣的姑娘,任何時候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很淡定,很寬容,很友善。

我們仨就像母女一般,靜靜地立在漆黑的學校門口,等待著。寒風夾雜著雨滴,從我們臉頰滑過,突然打了一個寒顫,我趕緊擁起兩個寶貝。

“溫老師,我可以自己走回家的。”王佳諾顫巍巍地說。

“溫老師,你先走吧,我爺爺等一下就來了。”劉宸瑋鎮定自若地說。

孩子的話很暖心。但我哪能走呢?雨這么大,風這么猛,我怎能扔下孩子不管呢?

“這樣吧,我送你倆回家吧。你們住在哪里?”

“我家住御公館,在西邊。”諾諾說。

“我家住育才路,在東邊。”瑋瑋說。

“那我先送諾諾,再回來送瑋瑋吧。”

“溫老師,不用了,你送諾諾吧,我爺爺來接我了。”瑋瑋謙讓著。

雨越來越大,來往的行人怪異地看著我們,好像在嘲笑我們沒有帶傘,又像在同情我們還有個角落可以臨時避避風雨。

瑋瑋反復說,讓我們先走。我想了想,還是把她安放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部,給那位大姐打過招呼,讓孩子在這里等等她的爺爺。陌生的大姐很熱情,讓孩子站在商店里面。

路燈很亮,照亮了馬路,照亮了夜色,也照亮了人心。諾諾坐在我的摩托車上,緊緊地抱著我,我的脊背無比溫暖。

“溫老師,謝謝你送我回家。”諾諾站在小區門口,眨巴著眼睛,深情地看著我。

“趕緊回家吧,我看著你進小區。”諾諾邊答應邊轉身跑起來,粉色的大書包,在雨霧里左搖右晃,像是秋千上蕩漾的童年,又像是搖搖車上重現的記憶。

這下,我才從御公館回家。不足2公里的路程,我騎得很慢很慢。雨滴砸在眼睛上,有點疼,也有點阻礙視線。

巴山路上的中國結,格外紅艷,在路燈的掩映下,如冬天的爐火,溫暖人心,也溫暖了整個城市。我的腦海里,又回蕩起今天下午這個的冒然決定。

周五的最后一節課是班會課,我從大課間就起呆在教室里。課間休息時,我看到手機一條新消息:“溫老師,今天下午五點你可以過來看場地,并按照你的要求布置哦。”這事兒來得太突然,簡直來不及思考,就必須作出決定。

“今天放學有人接的孩子,請告訴家長把你們帶到漢濱小學;沒有家長接的孩子,現在可以給家長聯系一下,有時間接送的也可以一起去。”

離放學就剩40分鐘,孩子們拿著我的電話,一個一個地聯系家長,46個孩子都得到家長同意,我很欣慰。

這時,劉宸瑋和王佳諾不約而同地走到我身邊,說去不了,家里沒人接送。我悄悄地說:“我騎車帶你倆。”兩個寶貝瞬間愁云散去。

我們在漢濱小學門口集合,整隊有序進入會場。擺桌子,搬凳子,排座位,一切準備就緒。同學們認真地準備著,儼然正式上課一樣。

夜色漸漸暗下來,雨聲敲打著教室外面的水泥地,發出刺耳的響聲,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孩子們很投入,就像在正式上課一樣。

練習結束已是五點四十分,我一轉身,發現身后站著很多家長。有爺爺奶奶,也有爸爸媽媽,他們滿足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對孩子們的表現比較滿意。

“家長和孩子們都辛苦了,請每個孩子找到家長就可以一起回家,家長沒來就和我一起,我送你們回家。”看著家長牽著孩子幸福而有序離開教室,那種親密的背影,和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十分相似,這背影勝過一百個玩具,一千句“我愛你”。我瞬間明白:教育最好的默契就是這樣的,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剩下4個孩子,依偎在我身邊,我好想挽著他們走出去,可是我只有兩只手,鞭長莫及。我關掉教室的燈,領著他們快速走出校園。

行走中,我想起一句話,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就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此刻,我完全感受到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愛,更需要陪伴。

回到家已是七點,先生看著我像落湯雞一般的樣子,心疼地說:“本來就感冒了,還淋雨回家。沒有帶傘,打個電話,我去接你,多簡單個事兒啊。”沒出息的我,眼淚竟然嘩啦嘩啦掉下來。

先生遞給我一杯熱水,我接過杯子,捏在手里,趕緊拿出手機,李玥桐媽媽的未接電話,家長群里,很多家長發來的“孩子已安全回家”,我這顆懸著的心終于平靜下來。

初冬的雨,打濕了我的頭發,家長的支持溫暖了我的心。在感動之中,讓我想到了教育存在的不和諧畫面,總有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老師應該全權負起教育職責,不要給家長造成壓力;也有老師責怪家長不負責任,不關心孩子學習,致使作業不完成,學習態度不端正,甚至背地里還詆毀老師。我一定不會做那樣的老師,我也希望所有孩子的家長都能肩負起教育責任。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人可以替代你對孩子的那份愛。

我認真地翻看著家長在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孩子們完全投入在參與的過程中,快樂寫在臉上。感謝家長為孩子們留住這幸福的場景,這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持,也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其實,無論處在何種工作崗位,都有要承受的壓力。每個人都會經歷喜怒哀樂的情緒體驗,每個人都無法避免酸甜苦辣的人生經歷,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互相理解。老師和家長,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都需要。老師也是一個家長,每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都是一位老師。明白彼此的不易,體諒偶爾的過失,理解、尊重、互助,教育的路會更好走。

換掉淋濕的衣服,我對著鏡子,整理濕漉漉的頭發。臥室的燈特別明亮,我看見鏡子里的那個傻子,正在沖我微笑,我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