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解讀
作者:王長遠
發布時間:2019-03-18 10:38:01 來源:陜西教育
《 陜西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是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國家相關文件精神,以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宗旨。以STEM教師隊伍建設及專業發展為研究和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專家引領與鼓勵基層創新相結合的工作思路,響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STEM教育2029 行動計劃》和建設教育強省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職能,推進我省全學段STEM教育有效開展,特制訂陜西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
一、研究背景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科技的飛速發展正在重塑人類社會。知識和技能越來越成為各國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各國均把技能人才競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又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人才的競爭最為關鍵。新世紀以來,以美國、英國、德國、芬蘭、以色列為代表的主要國家,都在國家戰略層面出臺了促進STEM人才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STEM教育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力度,整合政府、大中小學、企業、科研機構、社區和家庭多方力量,共同促進STEM教育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國家戰略目標,在陜西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下如何推進STEM教育本土化實踐,相關策略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國際研究方面,杜文斌在對Web of Science收錄的 803 篇STEM教育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教學實踐研究是當前STEM教育研究的熱點主題之一。國際STEM教育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國家干預特征,區域政策的研究有利于STEM教育的本土化落地實踐。
國內研究方面,王晨菡、譚積彬等人以內容分析法對于中國知網上近年來有關STEM教育的文獻進行研讀,發現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獻超過半數是對國外STEM教育現狀的研究,包括大量政策解讀以及對優秀案例的分析和借鑒,盡管國內各地都相繼頒布了一些政策文本,但還不夠系統與完善,因此,因地制宜地研究區域STEM教育推進政策勢在必行。
2017年底,我承擔的重大招標課題《陜西省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開題,在此之前,對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探尋一種機制,推動我省基礎教育的發展。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多年來承擔過數個省內及國內前瞻性課題研究,對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強烈的敏感性。立足我省STEM教育發展現狀,希望引領各地市教科研部門、各學校,啟動 STEM教育行動計劃,以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為宗旨,以推動陜西省內的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為目標,堅持“協同、合作、開放、包容、創新”的原則,整合社會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建立我省STEM教育生態系統,建設STEM教育示范項目,實現STEM教育在全省普惠性發展。
二、組織機構
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是我省STEM教育的核心基地,設立在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科院將成立STEM教育協同創新領導小組。
目前,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由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曉研擔任,副主任分別由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長遠、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規劃部主任雷守學、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亞軍擔任。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下設辦公室及相關學術機構,辦公室主任由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長遠擔任,負責開展具體工作。陜西STEM教育實驗基地設在西安高新國際學校。
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聘請國內外STEM教育專家、學者為顧問,設立四個學術機構。課程教學專家指導委員會,設在西安高新國際學校,負責人王志宏;教育評價專家指導委員會,設在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負責人張軍紅;教師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設在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負責人侯西科;教育活動專家指導委員會,設在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負責人兀靜。學術機構成員由省市教科研機構、高校相關研究人員及種子教師組成。
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主要承擔管理、研究、督導及服務的專項職能,具體職能如下:
1.管理職能。構建陜西STEM教育政策頂層設計,實施陜西STEM人才培養計劃,搭建陜西STEM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培養平臺。
2.研究職能。協同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力量整合陜西STEM領航校、種子校,指導各校開展STEM教育實踐研究,立足STEM課程開發、課堂教學實施、STEM活動拓展等方面的教科研工作,承擔并落實中國教科院、陜西省教科院協同創新中心的科研項目。
3.督導職能。準確把握我國STEM教育發展現狀和實踐路徑,制訂我省STEM教師標準,課程評價標準及學生能力評價標準,指導STEM教育活動開展。
4.服務職能。發揮陜西STEM協同創新中心引領作用,發揮先行的領航校、種子校示范、輻射作用,帶動陜西STEM教育的全面實施。
三、主要原則
1.以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為宗旨,堅持“創新、開放、包容、協同、合作”原則。STEM教育內在的品質就是創新,而堅持開放與包容則是創新的必然前提,在其發展的道路上,要注重借助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從不同角度提供STEM教育所需資源。
2.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STEM教育的原則。推進普適化可進階 STEM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STEM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將STEM課程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高度分科課程的必要補充,培養學生STEM素養。關注STEM普惠教育,一方面是指應建立全體學生參與的課程模式;另一方面是建立STEM教育區域化建設模型,實現由領航校引領種子校,種子校普及推廣,讓更多的學校有開展STEM教育的措施和步驟,實現教育的普惠。
3.堅持專家引領和鼓勵基層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隨著STEM教育在我國的研究實踐,縱觀STEM教育課程、人才培養、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改革的發展,在探索實踐的道路上,借助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優秀研究成果,借鑒實踐經驗,同時要結合各地、各校實際大膽創新,不斷自我完善,走出一條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STEM教育之路。
4.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確定階段性發展目標,在全面推進STEM教育實踐的同時,確定階段性效果外化的展現形式及評估指標,使整體規劃和階段性目標協調統一。
四、工作目標
1.共識目標。在陜西省教育廳的領導下,堅持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合作、包容”的原則,從通識到普及引導我省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充分認識到STEM教育對未來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STEM教育成為我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創新實踐。
2.創新目標。發揮陜西省教科院的科研優勢,指導省內學校開展STEM教育教學研究,從教師培養、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等方面開展STEM教育實踐研究,形成適應陜西本土化教育的STEM教育新樣態。
3.普惠目標。發揮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協同、開放的優勢,以“領航校先行,種子校同行”的實踐路徑,積極開展STEM教育研討,加強校際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資源共建共享,帶動省內更多學校開展STEM教育實踐,在全省實現STEM教育的普惠目標。
4.特色目標。遵循“面向全體學生”的STEM教育原則,鼓勵各校開展適合不同地區、不同校情的STEM教育實踐,尊重地區差異、尊重學生差異,以STEM教育理念形成學校自己的STEM教育特色,以STEM教育為切入點,促進我省教育均衡發展,創建具有我省特色的STEM教育實踐創新示范區。
五、工作內容
1.出臺一套政策建議。發揮省教育廳教育智庫功能,充分調研,制訂符合陜西省教育現狀的STEM教育政策、標準、規范,如《陜西STEM種子學校建設指導意見》《陜西STEM種子教師篩選與認定辦法》《陜西普適化進階型STEM課程推廣建議》《陜西STEM學生活動開展建議》《陜西STEM教育機構準入制度》等教育發展策略,做好省內STEM教育的頂層設計,助力我省STEM教育內涵式發展。制訂相關政策,關注參與STEM教育的各方需要,從學校發展、教師成長、學生受益、企業作為四個角度,吸納更多力量加入STEM教育創新,為STEM教育生態的健康構建奠定基礎,做好頂層設計。
2.建立兩個專家庫。分別是STEM教育高校專家庫與STEM教育教師專家庫。充分發揮陜西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組建以省內STEM教育高校專家為主的高校專家庫,聘請STEM領域專家,從課題研究、實踐指導、政策制訂等多個角度深度參與省內STEM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陜西省種子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組建以省內種子教師為主的STEM教師專家庫,以STEM種子教師工作坊和STEM種子教師遠程在線平臺為切入點,建立從課程規劃、課程開發、課程實踐等角度帶動區域STEM教師專業發展,推動STEM教育的落地實踐。
3.構建三個平臺。分別是課題研究平臺、教師提升平臺、學生發展平臺。課題研究平臺聚焦省內STEM教育實踐中的核心難題,建立課題申報、審查、答辯、結題等系列工作機制,以研究帶動實踐發展,并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教師提升平臺包括陜西省STEM種子教師培訓、STEM教師能力等級認證測評、STEM教師國內外交流項目在內的系統工程,以中國教科院《STEM教師能力等級標準》為范本,培養種子教師,建設梯隊,并篩選優秀成員組建具有STEM教育研究能力、STEM課程開發能力、STEM課程實踐能力和STEM課程指導能力的STEM教育教師專家庫;學生發展平臺聚焦學生STEM素養的發展成效,舉辦具有特色的STEM教育活動,從方案設計、流程實施、評價標準等方面,打造STEM活動示范項目。
4.形成四項成果。組建專家工作組,圍繞課程教學、教育評價、教師發展、教育活動四項核心工作,定期研討,推動實踐,陜西STEM特色課程群、陜西STEM教育評價體系、陜西STEM教師培訓與認證體系、陜西STEM教育活動示范項目。這樣的成果包含行政管理部門的推進策略,不同學段學校的課程落地,能夠勝任STEM教學的教師隊伍,以及STEM學生活動、STEM服務機構等示范項目,完善STEM教育生態圈。
5.聚焦一個大會。第三屆全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將于2019年10月在我省舉辦?;I備本屆大會,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將在中國教科院的指導下,借鑒前兩屆辦會經驗,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精彩呈現陜西STEM教育發展成果,為全省STEM教育優秀學校、教師、學生搭建國家級展示平臺,為與會者提供可借鑒的模式,為推動STEM教育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研討平臺。
六、保障措施
1.行政保障機制。在省教育廳領導下,依托陜西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著力組織實施“陜西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統籌協調全省STEM教育工作。
2.課題引領機制。以中國教科院STEM協同創新中心課題為引領,開展區域STEM課題申報與研究工作,通過嚴格把關與深入指導,辦好開題會,做好匯報會,嚴肅結題審查工作。為優秀課題成果搭建平臺,做好優秀課題成果匯編與推薦工作。
3.財政支持機制。STEM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參照浙江、廣東、四川等地有專項經費用于支持STEM教育探索與實踐的政策經驗,STEM協同創新中心將多方籌措資金,探索財政支持機制,保障各協同創新中心與課題成員校的各項工作開展。
4.部門聯動機制。STEM教育發展必須發動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相關部門資源,如教育廳、科技廳,以及高校、各地市相關機構,遴選省級STEM協同創新發展單位,匯集優質資源,協力推進。
七、行動愿景
不論是從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看,還是從陜西教育改革實際看,STEM教育實踐與探索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我們將以“一年啟動期+兩年推進期+三年攻堅期+四年普及期”的工作部署,爭取在全國STEM2029規劃實踐中做出陜西應有的貢獻。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陜西STEM教育工作將打開新局面、理論研究將產生新成果、實踐探索會有新模式。
1.打開新局面,帶動更多學校更好探索STEM教育。新增4所全國STEM教育領航學校,新增8所全國STEM教育種子學校。新增12所省級STEM教育領航學校,新增96所省級種子學校。新增6名全國種子教師,遴選40名省級種子教師,培訓800個STEM教師。在STEM教育課程建設、STEM教育空間建設等方面,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典型示范基地。
2.理論研究產生新成果,在全國發出STEM教育的陜西聲音,在國際發出STEM教育的中國聲音。課題成果為“2+5”,即兩本論文集加五本案例集,系統全面展示陜西STEM教育成果。論文集包括調研報告和研究論文,案例集包括STEM教育課程案例集、STEM教育評價案例集、STEM教育活動案例集、STEM教師成長案例集、STEM教育空間案例集。
3.實踐探索新模式,將STEM學生活動項目打造成全國示范項目。STEM教育的宗旨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好的STEM學生活動不僅能在結果上展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更能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并且能引領STEM教育發展方向,避免走入“產品依賴”和“硬件比拼”的誤區。參考國際STEM學生活動項目,結合省內學生水平,每年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一項省級STEM學生活動,從活動設計到評價方案,精細打造全國示范項目。
總之,STEM教育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一種趨勢,各國STEM教育的實施與發展還在進一步的探索過程當中。真正的對接、實施、落地、結果還要在教育實踐的過程當中才能得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