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標準研究
作者:張海霞
發布時間:2019-03-08 10:33: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會計制度的完善,業界對會計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會計行業市場趨于飽和,學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高素質會計人才較少,企業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人才培養中重理論而輕實踐,學生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基于此,筆者在文章中簡要論述了高職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內涵和形式,并針對當前教學標準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標準研究》論文成果(項目編號:16JK1052)。
引 言
當前,職業教育更強調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不斷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近年來,有不少院校積極開展“工學結合”,在會計專業開設了“基礎會計實訓”等課程,但從落實情況來看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院校與企業缺乏合作,難以提供良好的會計環境。這不僅嚴重脫離了行業實際,而且也不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由此可見,對研究現階段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意義
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是指將以往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更加直觀可操作的項目,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實訓的方式,對會計專業的重難點進行逐一突破。這種做法能使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靈活運用。而從用人單位的訴求來看,技能型人才更受市場青睞,傳統純理論講授的培養顯然與業界發展趨勢不相符。不僅如此,近年來會計行業的具體業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比之下,高職院校會計教材以及培養計劃卻未能及時調整,給人才培養造成巨大的阻礙。而開展模擬實踐演示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前會計行業最迫切的需求。這樣一來,高職院校才能根據崗位的實際需求進行專而精的教學,促進高職會計專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形式
1.演示與案例
在當前的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中,多是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幻燈片、視頻。這種方式雖然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生動的畫面,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但由于當前課件制作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演示效果呈現兩極化態勢。部分高職會計教師將傳統理論知識直接生搬硬套展示給學生,無非是換湯不換藥,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這種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弱化了教師的作用,使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更少。因此,這種僅注重形式而忽視習得過程的做法與實踐教學的原則相違背。此外,大多數教師喜歡在課堂上用案例教學,以案例促進學生理解,但選取案例的隨意性又較強,甚至部分案例還存在錯誤,嚴重脫離實際,將其應用到教學領域會造成負面影響;抑或部分案例難度不適宜,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模擬操作實訓
對于學過的知識點,需要通過實訓操作來夯實鞏固。這不僅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練習方式,也有利于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情況,起到“以學定教”的作用。從當前高職院校的實訓課來看,教師通常采取階段性實訓的辦法,操作課比理論課嚴重滯后,沒有及時形成訓練的目的。隨著辦學模式和辦學理念的革新,有學校提出了產教融合的措施,將“工”與“學”有機結合,既提高了學生對會計理論、會計制度的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其未來能勝任崗位業務打下基礎。但這種工學結合的實訓多是間隔性開展,看似與課程進度相匹配,實則操作流程不連貫。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訓操作能力見效甚微,不僅耽誤了寶貴的時間,還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模擬操作實訓中要注重銜接問題,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設計更加合理的實訓培養計劃。
3.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當前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最有效手段,主要通過學生參加具體崗位來實現。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實訓實際上大多流于形式,其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若學生對行業內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則其在入職后就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這種情況甚至還會影響低年級的學生,令他們產生學非所用的印象,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學生可通過頂崗實習直接到會計崗位上開展業務,熟悉業務流程。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能夠不斷提升其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為企業經營與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當前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存在的不足
1.學生主體性缺失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模擬實踐演示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首先,實踐工作的內容以及流程均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編制,使實訓課堂呈現千篇一律的問題。一方面各高職院校的生源以及教學水平不同,按照“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實踐顯然不符合實際。另一方面學生對職業規劃也有其個性化的意愿,因此,預先安排好的實習內容也可能存在偏差。其次,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一旦遇到疑難問題大多會向教師求助,缺乏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的意識,這種做法未能發揮實訓的作用,使學生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這種“填鴨式”的實訓方案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總之,模擬實踐演示教學在國內高職院校起步較晚,相應的指導理論仍存在大量空白,難以保障實踐演示課的順利開展。
2.實訓環境較單一
會計工作在不同的企業中有著不一樣的要求,實踐教學的內容也應該進行相應調整。但由于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抑或是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不廣泛,致使目前模擬實踐演示課的環境較為單一。比如在商業企業中,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對財務報告進行識別,并分析對財務報告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通過這種方式能核算出支出與收入,從而反映企業的具體商業活動。不同企業的商業活動會有一定差異,而當前單一的實訓環境難以起到全面覆蓋的作用。多樣化實訓環境的建設對院校投入要求比較大,所以,大部分院校并不重視實訓基地培養。筆者發現,為了方便實訓教學的開展,目前院校均采用以工業企業環境作為范本,因此,要想提升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質量,仍離不開硬件條件的完善。
3.師資力量較薄弱
教師是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組織者和執行者,直接決定了最終的訓練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的整體素質差強人意,對實踐演示課的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一方面是會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當前的會計教師擁有高級職稱的比重較少,大部分教師為低級或中級職稱。職稱等級直接反映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也是會計業務能力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是從會計專業畢業后直接進入院校執教,缺乏會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在走上教學崗位后,教師的培訓與再教育機會較少,長期脫離工作實際,對會計工作的新手段以及新制度不了解,自然就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導致學生在入職后出現不適應的現象。
高職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設計
1.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要提高高職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演示教學質量,首先要創新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課堂往往將正確的知識進行“灌輸”,使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不利于他們理解記憶。筆者建議,應該讓學生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探究,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給予其適當的點撥和引導。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應批評,而要及時與學生溝通,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實訓,通過小組內溝通和小組間協作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當前會計行業除了手工實訓外,還強調電算化能力,教師可以將兩者進行同期安排,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會計人才。教學模式的創新可充分調動學生在模擬實踐演示課中的參與度,不斷提升自我水平。
2.豐富實訓項目內容
為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教師應在模擬實踐演示教學中設置豐富的項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以利用具體項目為支撐,按照會計專業實務的先后順序設計實踐演示內容。比如在財務會計實踐演示課中,應該按照存貨、固定資產以及金融資產等順序逐一展開,形成由簡至難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其次,針對以往教材千篇一律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特色設計。比如與當地的企業合作,直接參與企業的經濟業務,對企業結算方式等進行深入了解。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以書本形式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會計教師應該拓寬教材形式,以電子教材和實地參觀等形式,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經濟業務作出判斷,并進一步明確會計核算的要領。
3.打造雙師教學隊伍
在師資力量方面,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較低。要改善模擬實踐演示課教學質量除了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外,還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與豐富的崗位經驗。部分院校認為,只要獲得會計從業證書的本科學歷教師就能稱之為雙師,然而實際上很大一部分雙師僅有教學成績,而無實踐建樹。會計教師主要是通過留校培養的方式直接聘任,幾乎沒有參加會計工作的經驗。因此,筆者建議應該從公司、事務所等會計機構來選聘業務能力突出的從業者從事教學,并不斷豐富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渠道。此外,還應對目前在崗的會計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如以專家講座和交流會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再教育。同時,院校可每年組織會計教師進入企業實訓,通過1~2個月的崗位實踐對當前會計工作動向及趨勢有一定的掌握。這樣一來,才能真正確保會計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質量。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工學結合教育理念指導下,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模擬實踐演示教學主要是通過演示與案例、模擬實操以及頂崗實習的方式開展,總體而言雖有一定效果,但還存在一定問題,如當前實訓過程主體不明確、教材內容單一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致使模擬實踐演示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筆者建議,高職會計專業必須創新授課模式、豐富實訓內容和打造雙師型隊伍,不斷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李昶:《“一化四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以〈會計綜合實訓〉為例》,《科技經濟市場》2018年第3期,第138-140頁。
[2]張建華、陸建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商業會計》2018年第5期,第121-122頁。
[3]豐壯麗、陳蘭林:《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調查研究——基于5所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年第5期,第162-164頁。
[4]王禮紅:《基于“五個對接”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職教通訊》2017年第9期,第57-60頁。
[5]楊燕:《淺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改革》,《現代經濟信息》2017年第6期,第381-382頁。
[6]卓越:《高職院校“模擬、仿真、全真”遞進式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商業會計》2016年第8期,第124-125頁。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