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教育教學逐漸深化改革的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運動訓練也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逐漸嶄露頭角,且有一定的獨特性。但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還沒有構成協調發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據此,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進行深入探究,以期對兩者的有機結合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運動訓練 協調發展

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差異性及相互性

1.差異性

所謂運動訓練,就是為了進一步實現體育運動追求的目標,或者為了實現既定體育任務而進行的訓練。一般情況下,體育運動是運動員基于教練的有效指導而進行的鍛煉,需要雙方的積極配合。運動訓練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運動成績,會對運動員采取針對性的訓練、對抗、戰術分析、技術講解等教學手段。體育教學是高校日常基本課程,是體現教學工作完善性的基本形式,同時也是為了實現體育運動所追求的目標,或者為了完成既定任務開設的訓練渠道。由于兩者都具備相似的目標,這就表明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間是相互聯系與相輔相成的良性關系。但是,體育教學還具備一項重要作用,是運動訓練所不能比擬的,即在教學中能夠實現對學生道德意識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2.相互性

(1)內容交集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是體育范疇的教學,都是基于體育理論而進行的教學。以指導思想為出發對兩者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兩者都是為了實現體育運動所追求的目標,或者是為了完成既定任務而開設的訓練渠道。由于最終目標相同,而且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在很多方面都有明確規定,即需要運動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這就說明兩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集,完全能夠實現有機協調發展。

(2)特點不同

就技術特點角度進行分析,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特點不同。體育教學主要是對學生全面開設的教學措施,具有廣泛性和大眾性;而運動訓練的對象是對運動員或專業人才,通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爭取在體育競技比賽中獲得勝利,最終獲得優異成績。與體育教學相比較,運動訓練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

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現狀

1.體育教育觀念較差

現階段,部分高校嚴重缺乏體育教育意識,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缺乏明確的認知,尚未意識到其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高校領導的思維比較僵化,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依舊停留在既有階段,沒有與時俱進。此外,在高校內部,部分文化課類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也不夠,太過專注于自身工作,認為體育教學工作僅與體育教師相關,與自己無關,日常沒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或與體育教師合作的意識。隨著社會不斷優化發展,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既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而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應改變以往的觀念,不斷創新體育教學。

2.體育教師能力明顯不足

高校體育教學有一定的復雜性,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重,且所涉獵的內容非常寬泛。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人員中,不乏缺少專業知識與技能,甚至是通過關系就業的人,故其綜合素質與能力有待提升。還有一部分體育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上崗,缺少一定的實踐經驗。由于體育教師能力不足,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時經常會出現很多問題,這樣,也就難以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有機協調。

3.體育教學中缺乏安全教育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安全問題是不容忽略的。開展體育教學的方法各式各樣,要求其既能夠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又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團隊意識、協作意識,為學生未來適應社會打好基礎。然而,因為一些高校尚未形成健全的教育機制,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較差,在體育教學中嚴重缺乏安全教育,這將勢必會對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進而引發一系列安全事故。

4.體育教學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高校的教育資源不夠健全是造成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難以協調發展的一大主要原因。首先,師資力量匱乏,高校在體育教學中的師資力量投入不足,無法保障體育教學質量。其次,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設施設備不健全,如體育場館建設時間太長,沒有及時進行翻新和重建,多數體育設備已出現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由于很多體育設施設備長期缺乏維護,直接影響學生進行運動訓練,致使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難以實現有機協調。

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

1.樹立協調發展理念

高校為了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相輔相成,應采取有效策略促進兩者協調發展。作為教育活動的引導者,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日常體育課程學習的重點,而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學習行為習慣和體育鍛煉的意識上起著關鍵作用,所以,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有機協調理念,設計好教學內容。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明確體育學習與運動訓練的關系,并切實結合兩者優勢,提高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建設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在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高校當前的實際情況是體育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較強,而學歷并不高,溝通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很多體育教師有好的想法,但難以與學生進行及時而又良好的溝通,導致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難以實現協調發展。因此,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首先,高校要積極引進高學歷體育專業人才,確保其不僅具備將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能力,還具備強有力的技術能力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高校可以邀請一些運動員來校演講或指導教學,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其次,高校還應強化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定期更新其學習體育的知識體系與能力,從而優化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

3.深化改革教學內容

新課改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時不能一直沿用傳統模式。這就需要高校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應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在新生入學開始參與體育學習的時候,就應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思想,全面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樹立敢于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信心,并就其感興趣的運動進行培養。在普通體育項目學習的基礎上,應適當增加一些可以提高學生興趣的流行運動,例如瑜伽。另外,高校還可以為學生開設形體訓練課程,為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適當加大對體育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

資金是影響體育設施建設的關鍵因素。高校可以通過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及與相關體育企業合作,積極承擔其傳授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能培養的任務,努力爭取資金來源。這樣,不僅擴大了資金來源,還能讓高校師生得到實踐鍛煉,使運動訓練實踐基于社會力量有序進行。高校體育設施設備主要來源于政府投資,而非社會招標,這就需要政府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及時到位,并要求高校做好后期保養工作。同時,還要明令禁止高校體育鍛煉收費的狀況。

5.進一步優化與完善體育教學手段與方法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興趣,導致很多學生只喜歡體育運動,卻排斥體育課程。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手段與方法進行優化和完善,提高體育教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另外,教師還應組織學生深入探究關聯性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都能夠積極主動鍛煉。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對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長期保持體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幫助教師節約時間與精力,還利于進一步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其一,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強調點與面的有機結合。比如教師可以組織籃球隊,選拔隊員時應仔細挑選,可根據新生體檢結果選擇身體素質較好、心理健康,并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加入籃球隊,在后續實踐中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另外,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讓籃球隊員在班級中擔任體育委員,幫助教師分擔一定的教學任務,這樣,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帶動并引導其他同學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其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體現競技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吸引力。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有抵觸情緒的主要原因就是課堂教學太過枯燥,缺少趣味性,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便開始抗拒體育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教學方式或內容多元化,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輕松自由,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

6.科學設計體育活動并開展合適的訓練項目

學生學習所有學科知識都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育也是一樣,只有通過實踐檢驗的理論知識,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體育運動的精華與魅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將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相結合,應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后就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高校舉辦班級或院系友誼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還能促使不同班級和院系的學生加強交流。比賽的形式與內容可以以所學內容為出發點,對其進行設計與組織,使學生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與技能,實現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

結 語

總之,為了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必須明確兩者間的差異性與相互性,同時,教師和學生還要構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理念。高校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配置完善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設備,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另外,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時,應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學內容多元化,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讓其有序進行體育運動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其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尹瑞欣、朱紅江、睢強:《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互動發展研究——評〈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當代教育科學》2015年第8期。

[2]趙華麗:《高等院校體育教學和訓練之間相互發展之探究》,《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8期,第91-92頁。

[3]段美玲:《大學體育教學與訓練》,《魅力中國》2016年第5期。

[4]黃玉寧:《大學生體育教學與訓練的多角度研究——評〈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當代教育科學》2015年第22期。

[5]劉柯:《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體育風尚》2018年第1期。

[6]楊雙燕:《對高職院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研究》,《第二十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2010年。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