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數學推理 發展數學思維——基于小學數學推理的實踐研究
作者:白莉萍
發布時間:2019-03-04 10:03: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推理是指從一個或者多個已知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方式。推理不僅是學生一項重要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學數學課程是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重要課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推理的平臺,還始終將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于教學中。對此,本文主要探討分析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直面數學推理,發散學生數學思維,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十個核心詞,其中再次提到推理能力,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所以,在小學階段要加強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使學生可以盡早形成相對嚴謹的推理思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盡早運用數學推理,還可以使學生將這種推理能力遷移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生活中。
一、體驗運算過程,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運算必須依據一定的公式、規律、定律或性質,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運算,還要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每一步運算的依據。不可以只重視運算,還應充分挖掘推理素材,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20以內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索9+9=____,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許多方法,其中有一位同學說:10+10=20,所以9+9=18,可以將9先看成10,10+10=20,而10比9多1,這里多了2,在其結果上減去2,所以9+9=18。由此可見,這位同學依據自身所掌握的運算規律進行合情推理,想到用10+10=20推算出9+9=18。
二、創建推理空間,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若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推理能力,就要為學生創建合情推理空間。許多時候數學推理需要一定的條件,最好是可以為學生推理提供一定的依據,從而幫助學生思考,使推理過程更高效。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教材中的素材展開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同時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自己嘗試著探尋答案,從而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這樣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用邊長為1cm的正方形拼一拼,從而形成一個長方形,再將長方形的長與寬記錄好。學生已學過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可以較快計算出這個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通過動手拼一拼的過程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而對于這個公式是否正確,可以讓學生任意畫一個長方形,先通過推理出來的公式計算其面積,再用1cm的小正方形拼一拼,看看推理出來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這樣不僅為學生創建了合情推理空間,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找到合理可行的方法驗證推理,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三、學會類比聯想,培養合情推理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有許多知識點是相似的,例如,《整數的加減乘除法則》《小數的加減乘除法則》《整數的運算定律》《分數的運算定律》等。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若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新知識而聯想到舊知識,通過類比,尋找兩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就可以實現知識間的正遷移。從而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將兩種知識合理融合,做到知識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聯想和類比,提升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而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合情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通過推理學生可以自主去發現、思考所學知識。而老師的任務就是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和幫助學生,為他們搭建推理的平臺,給予他們探討交流的空間,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在交流互動中獲得提升和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第四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