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用語的藝術
作者:李正鋒
發布時間:2019-03-04 10:32: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師的語言是架構師生交流的橋梁,也是激發師生與教材產生共鳴的催化劑。巧妙的課堂用語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語言藝術呢?
一、語言要規范、簡約,忌用病句
學生非常喜歡模仿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學生的成長中留下烙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每說一句話都應該慎重,避免傳輸給學生錯誤的信息。課堂用語盡量規范、簡約,忌用病句、冗句。記得有一次,在鼓勵學生說比喻句時,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我先說了一個比喻句——細細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的線一樣。之后,過了很長時間,學生的作業中有一道題,要求寫比喻句,有的學生就寫了這個句子。如果教師上課時,無所顧忌、信口開河、病句頻出,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杜絕斥責、諷刺學生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學生的表現令老師失望時,老師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呢?有的老師情急之下,聲色俱厲地斥責學生,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老師則不然,擅長采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面對老師的鼓勵,學生學習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和顧慮,自信心十足,學習時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如此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三、語言要豐富幽默
1.教師的課堂用語應靈活多變
如果教師在設計導語、過渡語、總結語時,能做到形式多樣、語言豐富,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師非常重視課堂用語的設計。有一位教師在執教二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一課時,課堂用語就設計得非常好。上課伊始 ,她親切地問:“小朋友們,愿意和老師做個游戲嗎?”學生們興趣高漲,異口同聲地喊:“愿意!”于是她引導學生以“猜一猜”的形式,復習了一年級已經學過的簡單的規律知識,她出示例題后,讓學生猜猜接下來該怎么排列,既然是猜,學生就不用顧慮錯了會怎么樣,因此,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接著,她熱情地夸獎學生:“小東,聽說咱們班小朋友非常聰明,想請小朋友們去他家做客,大家愿意去嗎?”很自然地過渡到了新知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小東家有規律排列的物品,學習較復雜的循環排列。在鞏固環節,她請學生用循環排列替她設計一方手帕的圖案。學生的表現欲立即被調動起來了,爭著上講臺幫老師設計。整節課老師與學生交流順暢,可見成功的課堂用語設計,更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幽默是調節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課堂上,學生難免有分神的時候。帶領學生學習“恐龍”這課時,石同學學著學著便昏昏欲睡,我急中生智走到他跟前,提高嗓門笑著說:“我們剛了解到梁龍走起路來像一架移動的吊橋,你們看石同學仿佛梁龍走路的樣子,身體已搖晃起來了,石同學想象力太豐富了!”同學們輕松地笑了,石同學也醒了。我嘗試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不足,以幽默的語言提醒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的。
四、課堂教學中偶爾來點“小插曲”,能緩解疲勞,放松心情
一位姓李的老師在執教“商的近似數”這節課時,我竟也聽得津津有味。她教學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帶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結合所學內容適當穿插一些趣味盎然的課外知識。有一道應用題是這樣的:爸爸給小明買了一打羽毛球,這打羽毛球共19.4元,1個羽毛球大約多少錢?要求一個羽毛球大約多少錢,學生要明白一打是多少個。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知道了一打是12個。李老師又告訴學生,在英國雞蛋也常用一打來表示。并且和學生做了一個在超市買雞蛋的小游戲,學生個個異常興奮,課堂氣氛輕松、愉悅。接下來解決這道應用題時,學生積極主動,效果非常好。顯然,課堂教學中,偶爾來點“小插曲”,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課堂用語的設計形式多樣、風格迥異,甚至應該像相聲演員、小品演員的語言那樣煽情。總之,教師課堂用語的設計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
總之,要想當一名好老師,除了具有良好的人文關懷外,最關鍵的是要掌握好課堂教學語言,課堂教學語言掌握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師上課效果的好與壞、生動與膚淺。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是中小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它關系到老師的教,關系到學生的學,關系到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否提高,也關系到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因此,作為教師,學好課堂教學語言,用好課堂教學語言是關鍵。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高耀鎮中心小學



